摘要:針對我校內高班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化學教學實踐中,通過靈活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設疑、運用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功能,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全面培養(yǎng)民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民族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化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關鍵詞: 內高班;化學教學;學習興趣
一、內高班學生特點分析
我國幅源遼闊,各區(qū)域的經濟、文化教育等發(fā)展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在學習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別。相比漢族學生,我校民族學生有一些明顯的特點:
1.優(yōu)點:
①性格熱情活潑,好于他人交流。
②表現欲強,自尊心強,多才多藝,熱愛競技活動。
③思維活躍,好奇心強。
2.不足
①存在語言交流障礙。我校學生日常多使用本民族語言,對漢語應用較少,課堂上不能快速地用漢語作為思考問題和表達觀點的工具。回答問題比較緩慢、不夠流暢,這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②學習方面畏難情緒嚴重。我校民族學生來自新疆不同的學校,學習基礎不盡相同,有些學生知識面窄、思維模式單一。
③心理渴望被關注,缺乏歸屬感。他們長時間離開家人朋友,渴望被關注和理解,再加上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易使他們有情緒低沉的不健康心理。
針對我校民族學生的以上特點,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水平,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與該學科的教師有很大關系,正如孔子所言“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yǎng)內高班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效果,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弱特點,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立足以“以民族學生發(fā)展為本”來設計授課內容,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如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設疑、比較歸納、邊實驗邊講、化學游戲等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實驗教學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變化莫測的現象可以引起學生好奇,針對我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性格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這個特點,把這種好奇心引導到課堂學習中。化學實驗可以誘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求知欲,并以積極主動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漸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2.1.設計演示實驗,啟迪學生思維
演示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講“ Na的重要化合物”時,設計“水能生火也能滅火”實驗,取兩團同樣大小的棉花團,用坩堝鉗夾住其中一個,在酒精燈上點燃,然后向燃著的棉花團上噴水,棉花熄滅;取另外一團棉花,里面裹上Na2O2,用坩堝鉗夾住,向該棉花噴水,棉團會很快燃燒起來。在課堂上設計這個趣味實驗,可以頓時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既興奮又驚奇。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討論,原來是由于這種淡黃色的Na2O2在“搗鬼”。引出Na2O2與水的反應會放出O2,并且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能夠燃燒。這樣既學習的新的知識又鞏固的初中學過的燃燒的條件,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2.2.推行分組實驗 ,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針對民族學生好于他人交流的優(yōu)點。設計課堂實驗中要打破一講授、灌輸為主的傳統(tǒng)方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例如,在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這一節(jié),在備課時,我設計了四組實驗,分別從濃度、溫度、催化劑、反應物固體表面積這四個方面,把學生分成四組,讓學生探究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化學反應速率會如何變化。分組實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而且加強了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愈來愈濃厚。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能夠把圖片、聲音、視頻等展示出來。針對我校民族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漢語的理解能力弱的問題,適當使用多媒體模擬化學過程,給學生直觀的映像。例如,在學習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把乙醇分子斷鍵以及乙醛分子成鍵制作成FLASH動畫,形象生動地呈現課堂上,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再如在化學中的微觀粒子,原子電子云空間分布的相關內容是抽象不可感知的,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把抽象的微觀知識講透徹,并且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微觀抽象的粒子宏觀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4.關注民族學生心理健康
針對我校民族學生置身異鄉(xiāng)生活。容易感到孤獨、情緒低落和厭學等不良現象,以及他們渴望被老師關注的心理,在課堂上,為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適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成功;當他們回答不出時,適當加以提示。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對于班里的后進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專項輔導,幫助學生重拾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課外我會留意每個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困難,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焦慮和不安。幫學生買書、買藥以及和學生一起過“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少數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月末的最后一個星期五,給同月份出生的所有民族學生過集體生日,這樣關愛每一位學生。從心理消除了對化學教師的排斥,漸漸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結論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針對我校少數民族學生各種優(yōu)點和不足,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加強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重視民族學生心理健康,這五個方面培養(yǎng)內高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何進一步更好的在課堂上實施快樂教學,讓學生樂于主動去學習,還待我們在更高層次上進行深入思考、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荊文娟. 高中化學必修模塊情景教學研究與實踐[D]. 陜西師范大學,2014:33-34.
[2]楊晶晶.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內地新疆高中班教育[J].廣東省社會注意學院學報,2014,55(2):69-70.
[3]韓珍生. 淺談歸納法和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83-84.
[4]邱耀華.化學教學方法與學生探究學習的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09:79.
[5]陳艷雪,揚晉輝.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J].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2012,22:226.
[6]劉秀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J]. 教育探討,2014,45:83.
[7]謝士云.探討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 科技創(chuàng)新,2014:140-141.
作者簡介:劉建宏,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90.2, 民族:漢族,籍貫:陜西西安, 職稱:助理講師, 學歷: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