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凱平
摘要:在《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關于語文學習的目標是: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拓寬眼界,激發發散性思維,提升其形象思維能力。而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形象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不足的現狀就成為了制約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大阻礙,如何創建當今的小學生培養新模式,成為了廣泛關注的焦點,如何利用九宮格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形象思維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旨在為當今的小學語文教育學習小學語文的發展提出理論依據,促進當今的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關鍵詞:九宮格;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創新
1引言
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其實存在著很多不足,不管是從教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從學的角度上來說,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問題。這就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情緒厭煩,并且教育的內容也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本文就試著將九宮格引入到語文課堂之中,通過這一思維工具的幫助,讓學生們在思維的引導之下不斷進行思路的拓展。
2.九宮格概述
2.1九宮格日記
“九宮格日記”原本是一個軟件,是為了便于成年人記事而開發出來的。目前,專門將九宮格應用于作文教學還未發現。資料的缺乏也給本課題的研究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2九宮格的理論基礎
九宮格圖式,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進行語文學習的形象思維能力的拓展實際上就是需要其將在課本上學習到圖表知識深刻進行發散和理解,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和理解,將自己在各院校學到具體知識與自己的生活還有思想相互結合,幫助學習情況生在知識中尋找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對于學生而言,在日常的知識中能夠感受到在課堂以及日常理論學習中無法感受到的一種高尚和崇高的情懷,這種情懷能夠有效陶冶青年人的情操,讓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過實際的行動來完善自身的認知,并且及時作出調整和改善,實現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利用圖式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知識網絡構建的功能來實現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增強的目的,因此,具有積極的理論支撐意義。
2.3積極作用
在九宮格的概念圖上,各種信息是以層級的方式展現給讀者的,通過連線來表明各個部分之間的關聯,這樣,就能夠形象的對表達信息進行展示。不僅能通過這個方式把知識大概的表示出來,還能通過加入備注等方式來進行知識的辨析,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九宮格可以將人們內心想到的各種信息按照某一個方式關聯在一起。在語文過程中,聯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活動,因此,聯想的越多,對語文的幫助也就越大,也就能夠更好的寫出屬于自己的語文文章。九宮格是通過連線的方式將不同的概念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認知的。因此,學生通過發現新的知識,就能夠發現其他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自覺的擴大知識儲備,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開拓。
3.九宮格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語文教學是目前學校教育中重要的發展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維在教學育中的運用是形成學生良好習慣,培養其重要技能的手段,因此,重視形象思維在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教育階段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3.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九宮格強調的是一個個體的思考過程,學生應該要堅持獨立思考,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進行補充只有認真的進行了思考,才能保證學生在上能夠保證、句式、整體的良好運轉。通過九宮格的幫助,能夠讓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去進行和學習,能讓學生注意到對文章主旨和文章結構的把握。由于本來就是主觀性程度很高的學科和技能,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客觀真實體驗能夠促進感情的發揮和思想的深化。
3.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
小學生因為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尊心較強,他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減少錯誤,這樣才能讓自己有“面子”。通過九宮格與學生互評相融合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糾錯,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主動糾錯的好習慣。
3.3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
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通過教師教導和書本的閱讀。在學生進行九宮格的構建時,市場會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例如,在對一個關鍵詞進行九宮格構建時,我們常常能想到與之相關的中文,卻找不到相應的英文進行表達。當學生在進行額外的閱讀時,可能會在無意之間發現某個自己之前想應用但是卻沒能應用的。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立即記住相應的。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以此類推,我們能夠看出,通過九宮格的構建,不急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不足,更能讓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并在閱讀中獲取自身缺乏的知識。
九宮格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確實能夠起到幫助,并且,九宮格作為一種思維工具不需要教師和學生額外的花費費用去購買或增添設備,他只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思維模式,因此,這種方式能夠不受時間空間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隨時隨地的應用。
4.九宮格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的啟示
語文教學是目前學校教育中重要的發展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維在教學育中的運用是形成學生良好習慣,培養其重要技能的手段,因此,重視形象思維在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教育階段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的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并將語文教學水平不斷的進行充實和提高。本文也只能從這個分支中一個很小的角度來進行粗略的分析。
結論
本文的分析相對還不夠深入和透徹,這都有待更多的語文教學方面的學者不斷的去完善和補充。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之中,我們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放在教師影響學生方面。本文旨在通過這些研究來指導各院校學生的語文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關注,這也是本文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1]巢宗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概況(上)[J]. 課程·教材·教法. 2012(03)
[2]莫雷. “德性內生”是德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李季教授《德性內生:論兒童品德的自我建構》點評[J]. 中小學德育. 2012(01)
[3]倪文錦. 問題與對策: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 2011(09)
[4]倪文錦. 基于語文新課程的兩點哲學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8)
[5]倪文錦. 我看工具性與人文性[J]. 語文建設. 2007(Z1)
[6]王榮生. 建設確定性程度較高的語文教材[J]. 語文建設. 2007(04)
[7]馬正平. 作文教學有沒有一個體系?應該是一個什么體系? 21世紀作文教學需要一種什么樣的體系?[J]. 語文教學通訊.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