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艷
摘要: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升級和優化,為了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從數學素養開始著手,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結構體系的完整性,而教學理念則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永恒話題;數學核心素養;更新觀念
新課改后,小學教育提出核心素養概念,改變了原有教學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單一化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紛紛開展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結合教學實際,突出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價值,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什么,如何教?這是教師教學的永恒話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不能僅僅依賴模仿、記憶,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動、自覺,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一、整體把握數學課程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是基礎。例如,以雞兔同籠為例。在小學,可以使用“列舉方法”,也可以利用“逼近方法”,還可以使用“假設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這些方法依然會發揮作用。但更需要重視的是學習“方程組方法”。因為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更需要思考如何解決一類問題,更大的一類問題。把所有雞兔同籠問題變成一個數學問題,給出求解的一般方法—運算程序。不僅如此,還可以為初中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奠定基礎,解決更大一類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感悟、理解抽象、推理、直觀的作用,得到新的數學模型,擴大應用范圍,提升關鍵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二、主題(單元)教學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思考對象。可以以“章”作為單元,這是深度學習的核心,是深度學習的抓手,也是整體把握數學課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質—數學核心素養,有利于教學方式多樣化,把“教”與“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師專業水平(數學、教育教學理論、實踐),這是數學教師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要素,最重要的是進行整體分析,包括數學分析、標準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對比分析、重點(本質、核心素養)分析及教學方式分析,進而確定主題教學目標,選擇、設計情境和學習活動。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流程,設計每一節課教學,進行教學實施,然后不斷反思—循環—提升。
三、抓住數學本質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反復強調:能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讀薄就是抓住本質,抓住重點。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與把握決定了一個數學老師的教學觀和教學效果,因為有什么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就有什么樣的行動結果。數學知識本質的展現對于數學教學的影響正如英國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根普說的:“我先前總認為數學教師都是在教同樣的學科,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教得好而已,但我現在認為在“數學”這同一名詞下,所教的事實上是兩個或幾個不同的學科。”可見偏離了數學知識本質,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一節課的效果,一個老師的知識觀的形成,更遠的來說它影響著一個人、一代人的學習及發展,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當前課程改革的深入階段,有效性作為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核心評價標準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從所教的數學知識入手,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做出有效的課堂設計,為課堂具有數學原本的味道,為教師形成知識的本質觀,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獲得發展,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四、問題引領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
美國著名科學家波普爾說:科學與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由此可見在數學和數學教育的中,問題是課堂的靈魂。優秀的教師都很善于運用問題去激發和聚合學生的學習。但是在更多的課堂中,卻因充斥大量無效問題而是學生思維活動經常處于不自主的低下狀態,嚴重地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整合教學內容,整合課堂提問,以“核心問題”的方式來改革課堂教學。課堂上以“核心問題”作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從而學會并掌握所學知識,并逐步提高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以“核心問題”為引領的課堂教學,教師靈活轉變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業務能力的提高。
五、創設合適情境
創設合適情境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另一關注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深陷高耗低效的泥潭,教師拼命在講,學生也忘我在練,但課堂教學效益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為此,我覺得數學教學要有設計感。枯燥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新的教學形勢。我們要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豐富活動中展示自己,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落實其主體地位,最終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潛心鉆研教材,努力為學生們創設更多豐富多彩、新穎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并有意識地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提高他們活動的積極性與目的性,為我們的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
六、掌握學情,加強“會學”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數學”應包括:閱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以“數學閱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數學語言由數學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組成,它的特點是準確、清晰、簡潔,數學閱讀就要會讀“數學普通話”“符號”“圖形(表格)”。而數學符號、圖形(表格)又是一個系統,彼此聯系,學生不能很快習慣,需要指導,不能太急。數學教師強調“學法指導”,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需要堅持、總結、提升。
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升級和優化,為了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從數學素養開始著手,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結構體系的完整性,而教學理念則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引入人本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進而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落實核心素質教育。除此之外,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互動與交流,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出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教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學習效率的提升。在課堂管理方面,融合民主元素,在課堂教學評價和反思等環節中,以民主理念為主導,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了解學和收集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反饋,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結構調整,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實現核心素質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