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幸+曾麗萍
摘 要: 留守兒童在農村幼兒園占比相對城市幼兒園要高,工作難度和力度更大。幼兒園園長應從幼兒園整體保教質量角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建立起常規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相關的保障機制,以愛心和責任心確保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 農村幼兒園 留守兒童 關愛 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一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在家里,農村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有群體——農村留守兒童。2016年11月,國家民政部發布了全國共摸底排查出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其中0周歲—5周歲農村留守兒童為250萬人,還有少數農村留守兒童輟學或尚未登記戶口[1]。如何為這一部分“特殊”的兒童提供有針對性的保教服務,成為當前農村幼兒園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概念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集合概念,指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農村生活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是我國近年來出現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不僅農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某些城市也有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到沿海繁華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打工,這些長期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城市兒童同樣屬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這個概念是隨著城鎮化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發展不足產生的,也將隨著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實現,人們生活質量的整體提高而逐漸消失。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和教育問題,構成了我國當下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2]。本文研究的范圍僅限于農村幼兒園3歲—6歲的留守兒童。
二、農村留守幼兒教育現狀
(一)父母缺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對其身心健康、人格和智力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在農村,一些年輕家長自孩子一出生就把他們交給父母撫育,迫于經濟壓力外出打工,無法給予培養和教育子女,某些父母甚至對孩子上幼兒園接受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知。
(二)監護缺陷。據2016年國家民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占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占3.3%;無人監護的36萬人,占4%;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占3.4%(2013年全國婦聯曾發布《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全國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相隔三年數量差額巨大,網絡很多質疑的聲音,相關部門亦做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這個分歧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另外,近32萬名由(外)祖父母或親朋監護的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情況較差。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都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年齡在50歲—60歲,他們既要承擔繁重的田間耕作,又要承擔煩瑣的家務活,有時難以顧及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率要高于普通兒童。監護上的不力和缺陷不僅使留守兒童生活存在安全隱患,在教育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農村大部分老人文化水平處于文盲及半文盲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讓幼兒耳濡目染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由于生活交往過于簡單狹窄,長期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一些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部分監護人缺乏有意識的家庭教育,難以給予幼兒足夠的精神營養,這勢必會影響幼兒的全面發展[3]。
(三)幼教落后。農村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某些是當地人自辦的私立幼兒園,多是以生計和謀利為目的,幼兒園管理與設施不完善,壓縮硬件資金投入,教具設施質量低下且不足,交通工具不達標,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教師待遇低,教師數量和質量無法保障,游戲和活動少,教育小學化,教育水平低;受人口、交通、資源等條件限制,有些村子有幼兒園,有些村子卻沒有,不少孩子無法入園。
(四)扶持不足。對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農村全面免除農業稅后,在地方政府財政較緊的情況下,對發展幼兒教育往往缺少專門的財政撥款,對于農村幼兒園的創辦未能給予有力的監督,沒有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體制,已有的福利保障體系更多地向中小學傾斜,農村留守幼兒往往享受不到政府補貼,造成幼兒教育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缺乏,對于民辦幼兒園的監管力度不夠。某些教育部門沒有制訂相關的農村留守兒童幼兒教育方案,對幼兒教育的事業缺乏統籌規劃[4][5]。
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關愛常規制度
幼兒園應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性,結合目前農村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更加關愛留守兒童,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彰顯教育的公平性,確保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農村幼兒園應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幼兒園教育常規管理體系,使這項工作目標明確、任務清晰、措施得力、富有成效。
(一)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制度。開學初,幼兒園通過對在園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和掌握本園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為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提供方便。幼兒老師要全面了解掌握每個兒童的家庭背景、學習情況、行為表現,密切關注幼兒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簿。
(二)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幼兒園可利用家訪、電話、短信、書信等聯系方式,共享幼兒學習成長發展信息動態,傳授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利用家長會、幼兒園開放活動日等機會雙向互動、彼此溝通。尤其可以利用現在的手機微信媒體優勢,建立幼兒園班級群、留守兒童群,加強與外出務工父母的聯系,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幼兒父母“目睹”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體會孩子的情緒情感,強化親子聯系,加深親子理解,讓幼兒通過動態的畫面感知父母。使這些留守孩子在心理上不孤單,從小就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留守兒童情況報告制度。每個幼兒老師都要及時把握幼兒動態,及時向園長匯報,做出積極策略、措施。譬如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出現的假日郁悶癥狀,要及時進行有效疏導,開展假日主題活動消除引導幼兒在情緒上的不良體驗。
(四)留守兒童主題課程開發制度。在課程設置上,幼兒園應大膽創新,在為所有兒童提供良好的保教服務的同時,更關注留守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對某些生活在特殊狀態下的兒童,可在課程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更獨立樂觀、自尊自信的個性。幼兒園可有目的有意識地為留守兒童搭建展示平臺,開展各種綜合性的留守兒童表演、展示活動,邀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回家的父母一起欣賞孩子的才藝表演、能力展示,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五)留守兒童測評制度。幼兒園可根據國家2012年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發展評估方案”,組織教師對幼兒發展狀況評價過程采用自然觀察、情景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本園各年齡段留守幼兒的發展情況,并為下學期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四、建立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健康關愛成長保障機制
幼兒園應制定具體化的操作規則,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一)高度重視,提供責任保障。由于農村幼兒園中留守兒童的比例比城市幼兒園要大,留守兒童的教育水平直接決定了一個幼兒園的整體教育水平,決定了教育工作的成敗。因此,幼兒園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由幼兒園園長負責,定期召開園務會、教務會,切實保證留守兒童教育落到實處。
(二)師生幫帶,提供情感保障。發揮幼兒教師在教育陣地上的主力軍作用,教師要努力做兒童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把幼兒的精神需要放在心上。幼兒園鼓勵教師在節假日和課外時間組織留守兒童開展音樂舞蹈游戲、講故事等活動,讓孩子在師幼互動中排遣寂寞,獲得樂趣;鼓勵留守兒童與外地父母通話、視頻,定期讓孩子向父母匯報思想、學習、生活情況。
(三)家園互動,提供專業保障。園長和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定期組織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開辦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講座,開展專項家庭教育知識輔導,倡導科學教育;邀請有關教育專家或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農忙、節假日等外出創業人員集中返鄉之際,對留守兒童家長及其臨時監護人進行家教知識尤其是兒童權利義務等方面的義務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監護能力。
(四)整合資源,謀求社會保障。農村幼兒園園長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與社會各單位、企業、媒體的溝通,謀求社會各界多方面的支持,對家里確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愛心捐助、資助;主動聯系當地的志愿者隊伍,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農村留守兒童關系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系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也關系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決不能忽視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關愛制度建設應成為農村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為切實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902萬!中國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數據發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 1119881414.htm,2016.11.9.
[2]宋才發.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法治探討[J].貴州社會科學,2016(11).
[3]劉紅.農村幼兒園學齡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學生之友,2011(02).
[4]王海納.農村留守兒童的幼兒教育問題研究——以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楊橋鎮為例[J].教育觀察,2013(34).
[5]郭嘉青.心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保障[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