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華
摘 要:文章基于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我?!保┑膶嶋H情況,分析探討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以期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德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6-15
一、我校德育工作崗位的現狀分析
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小學生的德育體現的是社會性質,要把其納入社會工程來抓好落實,必須堅持常抓不懈的做法。所以我校非常重視成立學校德育工作組織機構,領導小組組長是校長,副組長是副校長,成員為中層干部和各班班主任,常務機構是政教處和級長。由政教處做好實施方案,抓好對全校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年級的級長是一個年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負責實施對整個年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因此,作為年級的級長的我,落實好對整個年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的責任和壓力重如泰山。
第一,在執行校長和學校行政部門決定的時候,級長要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將德育滲透到年級工作計劃制訂中。
第二,組織班主任落實和開展有關德育的主題活動月和主題活動周活動,比如,結合清明節、五四青年節、教師節、國慶節、中秋節、一二·九紀念日、元旦等重大節日(紀念日),舉辦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專題黑板報等活動,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心理素質、革命傳統和理想前途等教育。
第三,定期召開年級教師會議和學生干部會議,了解和分析本年級學生最近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四,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操行評語和獎懲評審中,并切實指導和監督各任課教師的實施。
第五,提高自身魅力,要注意自身的儀表服飾、言行舉止等方面,盡量給予學生美的享受,在具體的級長工作中展現和提升自身的優良品德,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產生崇拜之情。
二、課程教育中離不開德育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一般都重視培養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解題技能,在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不利影響。而新課改要求初中物理課程從三個方面制訂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就是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德育。具體來說,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要求包括崇高的道德品質、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感、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態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這些德育內容既是必然要求,也是切實可行的。
三、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
1.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論的滲透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把教材中的科學內容和思想內容相結合,分析和講解物理現象、規律的時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物理教學中融入哲學思想,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伽利略用小車實驗否定差不多兩千年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之后伽利略的思想被眾多科學家進一步發展,最后牛頓結合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在學生了解這個規律不斷被認識、被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讓學生意識到,認識從實踐中來,也必須回歸到實踐中,才能檢驗和發展認識,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過程,不斷發展認識和實踐。
2.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很多物理定律和定理都是經過長期艱苦研究得出的,這些定律和定理包含著眾多科學家多年甚至畢生的汗水、挫折和心血,讓學生明白對待科學絕不能虛假,培養學生用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實踐科學。比如,在學習“歐姆定律”的時候,學生理解歐姆定律之后,教師抓住時機引導學生了解歐姆為了這個定律花費了十年時光,而且當時的實驗條件非常差,找不到現成的測量電流的儀器,最后在多次失敗的基礎上,歐姆終于制成了電流扭秤,可精密測量電流。還有,當時沒有穩定的電源電壓,歐姆經歷五年才找到了合適的電源。通過了解歐姆的探索精神,學生能感受到求新求實、不屈不撓的意志,意識到物理學的每一次大突破背后都是有獻身科學的精神在支撐。
3.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教材,從三個方面滲透德育,第一,將我國重大物理成果以及對世界的貢獻介紹給學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作為世界最早的文明國家之一,我國不論在物理理論上還是在物理實踐上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在我國古代就有《考工記》《天工開物》《夢溪筆談》《齊民要術》等很多論述科學技術相關的書籍,這些科學技術在當時的世界都是處于領先地位的。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成果,以及為了這些發展和成果作出貢獻的科技人員,讓學生形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比如,在物理理論方面,我國提出了物質結構的層子模型理論,還有超導的研究和實踐,這些都處于國際的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層面,超級計算機、納米技術等都站在了國際發展前列。第三,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們分享一些優秀的物理學家的感人事跡,了解他們為了科學研究不顧極端困難環境,依舊發奮圖強為科學做出貢獻的精神,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比如,在學習“光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蔣筑英和蔡祖泉的優秀事跡,讓學生感受他們為我國光學事業艱苦創業,最終填補我國點光源的空白歷程。還有,在20世紀40年代,為了祖國發展而放棄國外的優越生活工作條件的人物,如錢三強和何澤慧等,通過了解這些優秀科學家的事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嚴格操作的做事態度,樹立愛護物理實驗儀器的主人翁意識,養成團結協作的良好品德。比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得出理論的區別,認識到亞里士多德憑“經驗事實”得出結論,而伽利略則是通過科學實驗得出理論,揭示了真理。借此教育學生不能一味地跟從“一般說法”,凡事都要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敢于探索,教育學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分組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在完成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適當滲透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德育內容,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團結互助的學習精神。比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發電機的時候,教師給學生介紹科拉頓錯失良機的故事,如果科拉頓在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團結互助的作用,和同伴通力合作,在二十三歲時就可以獲得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榮譽了,也不會讓人類認識電磁感應晚了六年。以此讓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不管是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還是順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都需要滲透德育內容。而由于物理課程的特點,教師不能經常性地直接灌輸德育內容,要注重滲透和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接受德育。因此,在物理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而不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忽視教學規律,生搬硬套。只有真正將德育融入物理教學中,才能做到教學相長,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一帆.初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舉隅[J].科普童話,2016(3).
[2]孟令輝.初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