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思杭
摘 要:語文知識是小學生知識結構當中的重要構成,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能夠間接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文章對“融慧”理念的基本內涵以及“融慧”理念下生活化語文教學原則進行分析,進而從語文內涵與生活現象相銜接、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相互聯系、校內與校外相互溝通三個層面提出了“融慧”理念下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
關鍵詞:“融慧”理念;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6-19
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語文知識教育,更應最大化地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底蘊和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還應使其內在素質得到培養提升,使小學生能夠通過語文知識的習得而獲得身心健康成長?!叭诨邸崩砟钍窃谡J識思維原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實踐教學指導理念?!叭诨邸崩砟畹膶嵺`過程,是學生認知思維活動、有效實現知識獲取與實踐轉化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融慧”理念,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更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和生活實踐能力,同時也能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最大化地發揮語文教學的實踐價值。
一、“融慧”理念的基本內涵
“融慧”理念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原理,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而形成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其基本實踐原理是: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的主動性認知思維,對語文知識以及延伸性知識內容進行探索與習得;通過一定的教學引導方式,使學生能夠將語文知識內涵與實際生活或者與實踐應用相銜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基本內涵和應用邏輯進行掌握,并通過實踐性的參與或體驗過程對語文知識內涵進行鞏固與強化,進而習得語文知識。
“融慧”理念當中的“融”就是指學生的語文知識習得方式和習得過程;而“慧”則是指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習得和內化,進而形成具有實踐性的新知識。學生可以在現實環境下通過對“新知識”的應用而提升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并對其他學科的知識形成更深入的認知。
二、“融慧”理念下語文教學生活化原則
1.充分重視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新時期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轉變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單一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觀念。“融慧”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已取得實踐效果,其內在原理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習得”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實現是基于學生的主動性認知思維活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首先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客觀了解,并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使語文知識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興趣點能夠實現最大的融合,進而發揮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來實現教學效果。
2.突出教學內容與過程的實踐性
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習得過程,是其認知思維活動并將語文知識轉化為新知識的過程。為了能夠推動學生認知思維能力更有效而準確地將知識進行獲取、分析、批判、選取與生成,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積極地采用具有實踐性的互動性教學。學生就語文知識與教師或者教學情境當中的其他因素進行“聽、說、讀、寫”等多種行為方式來實踐性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能夠使自己的認知思維更容易“融”到教學情境當中,并對語文知識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
三、“融慧”理念下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
1.語文內涵與生活現象相銜接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教學實踐過程,是語文教學價值最大化的核心體現。比如,在一些古文的講解當中,教師可以延伸性地講解思想品德內容。正是基于語文知識是“百科之母”的學科特點,在小學語文課文當中能夠延伸小學教學的其他學科。延伸性知識內容(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入與講解,在本質上更加立體化地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結構,使語文知識內涵能夠更加清晰準確地呈現在學生認知思維活動面前,幫助學生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語文知識。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一片樹葉》為例,其講述了不同的小動物因喜歡小椿樹樹葉而將小椿樹樹葉在不同時間里一片一片采走的故事。課文主要向學生傳遞愛護植物的優秀品德觀念。教師在向學生闡述課文中心思想時,可以延伸至學生的現實生活,教授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比如,不能隨便扔垃圾,如果大家都扔垃圾,最后就會導致環境污染。
2.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相互聯系
實踐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最直接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要求較低,而且會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活動當中,學生將原知識進行鞏固與實踐,進而形成對原知識新的認識和更多層面的理解。在實踐活動的體驗過程當中,不僅能夠最大化地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鍛煉學生的知識實踐性,更能使得學生對現實生活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別對于處于身心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對現實生活形成正確理解至關重要,這種知識內容最終會沉淀在學生的精神結構當中成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構成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將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相銜接,不僅是對學生展開的語文知識教學活動,更是對學生身心成長進行培養、樹立學生價值體系的素質教育過程。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銜接,最大化地釋放小學語文教學價值,進而能夠真正通過“融”的過程實現“慧”的教育目的。以小學語文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三月桃花水》一課為例,為了體現“融”的引導性教學作用,教師應組織學生參加郊游活動,通過現實情境下的自然風光來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絢”“淌”“櫻”“梨”等字詞的內涵進行理解。教師在郊游過程之中結合自然景物向學生講解課文當中的知識點(字、詞)的含義,也要向學生講解這些字詞的情感內涵,從而使學生在切實的感受中能夠深入了解教師的表述。在郊游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作文創作,對“絢”“淌”“櫻”“梨”等字的情感內涵進行文字表達,進而實現“慧”的教學目標。
3.校內與校外相互溝通
教學從校內走向校外,并非簡單的教學地點的變化,而是教學情境的轉化。在校外環境當中,學生會切實體會現實環境下的多方面客觀因素,進而能夠對知識內容形成更為多層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掌握知識內容的第一時間得到了實踐應用的機會,進而最大化地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校外教學情境的真實化和豐富化是課堂教學所沒有的,而且只有這種真實化的生活環境才能夠激發學生全面的內在潛能挖掘。學生通過與現實化生活情境的體驗式參與,身體器官的感觸功能會被激發,認知思維處于興奮狀態。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培養學生多種優秀素質和品質,從而真正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挖掘與鍛煉。在語文知識學習并掌握的基礎之上,學生體驗到真實生活當中存在的知識與快樂,進而逐漸養成樂觀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生活面貌。
通過對“融慧”理念的研究以及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特點的分析得知,從語文內涵與生活現象相銜接、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相互聯系、校內與校外相互溝通三個層面來展開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效果顯著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知識,還能為處于身心成長階段的小學生群體發揮語文教學的最大價值,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賴全玉,李春燕.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措施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197.
[2]王丹丹.淺論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34):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