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利用圖形譜進行小學音樂輔助教學,能夠打造智慧音樂課堂,提高音樂課教學效率。從圖形譜對學生音樂欣賞、音樂內涵理解,音樂記憶、表現與創造能力這幾個方面重要意義和運用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形譜;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出現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受到教材大量使用各種形象生動的圖形來展示音樂旋律的啟發,一些教師也在積極探索利用各種圖形譜來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使學生能更好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此來打造智慧音樂課堂。筆者結合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對運用圖形譜進行音樂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究,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欣賞感受音樂旋律
音樂學習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豐富學生想象力,然而音樂課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是由于音樂的模糊性、音符的間接性與音響的流逝性對音樂教學提出了多種要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產生了許多困惑。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優美動聽的旋律,提高音樂欣賞水平?有的教師認為應詳細講解音樂作品,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音樂優美的旋律,但是多講,容易使學生產生相同的體驗,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不利;有人認為應少講,讓學生在多聽、多唱中感受體驗音樂,這樣雖然能拓展學生想象空間,然而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將這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有機結合,既要加強對音樂作品內涵的分析,又要讓學生掌握音樂元素的形式變化,才能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運用圖形譜能夠有效地將“聽覺”與“視覺”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在進行蘇少版一年級的《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玩具卡通圖形譜來表現歌曲的旋律變化,讓學生在學唱時根據圖譜變化作出不同的身體變化,這樣既能掌握歌曲旋律的變化,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圖形譜促進學生理解掌握音樂內涵
為了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入了解,充分理解掌握其內涵,使學生的心靈與歌曲意境產生共鳴,可以讓學生使用簡潔通俗的圖形來表現音樂旋律與內涵。如可使用“↑”圖形表示旋律線的上升,用“↓”表示旋律線的下降,用“▲”表示快速,用“△”表示慢速,用“●”表示力度加強,用“○”表示力度減弱。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圖形來表示歌曲旋律的變化。例如,在學唱三年級的《打字機之歌》時,教師可為學生一邊介紹演示打字機,一邊讓學生仔細聽打字機在不同的操作中發出的不同聲音,然后教師標明歌曲中典型的旋律節奏,再讓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聽打字機的打字聲、鈴聲、倒機聲等不同的聲音,當學生對打字機的不同聲音有了了解后,使用有關的圖形譜進行表示歌曲的旋律。通過這樣的不斷練習就能提高學生對歌曲內涵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感受和學習經驗合理選擇不同的圖形譜進行教學。對于低年級教學,運用圖形譜重點表示歌曲的節奏、節拍等比較難的一些問題,應以形象類圖形譜為主;對于中年級教學,圖形譜重點用在對歌曲的情緒和樂段的感受上;對高年級的教學,重點解決學生對歌曲的創作上。中高年級主要選擇點、線、面為主的圖形譜。
三、運用圖形譜提高學生記憶表現音樂的能力
在音樂的學習中,對于歌詞、歌曲的記憶是學習的重點內容,由于教材中的大多數作品都帶有一定的描述性或敘述性,如果情節或段落較多時就不容易記憶,或是對詞、曲的記憶不準確。如果讓學生運用圖形譜進行輔助學習,不但能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還能增強對歌曲的記憶。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除了對歌曲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深入的分析講解外,還應該選擇適當的圖形譜進行輔助教學,或者讓學生自己選擇熟悉的圖形譜進行輔助學習和記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小學生正是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段,也是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利用圖形譜進行音樂學習能夠培養學生想象力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用個性的方式來表現音樂,能提高學生音樂創造能力。這樣學生既能很好地理解歌曲,又能將對歌曲的理解表現出來,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非常重要。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合理地使用圖形譜,對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掌握,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能力意義非凡。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旋律和內涵的理解,把它用各種圖形表現出來,這也是智慧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之一。運用圖形譜進行輔助教學,還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實踐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理解音樂、體驗音樂和享受音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燕真.圖形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
[2]余麗萍.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6).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