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一直以來,小學生對于語文課外作業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喜歡,能夠按時完成的也都是自覺性很強的孩子。學生一般是在應付作業,還有的干脆不做,這真是讓人大傷腦筋。追根究底,是這些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完成課外作業,他們不知道課外作業是課內知識的有效鞏固和拓展延伸。針對孩子們出現的不喜歡做課外作業這一問題,從優化課外作業設計這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激發興趣;自主選擇;回歸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課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完成課外作業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實踐。一直以來,小學生對于語文課外作業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喜歡,能夠按時完成的也都是自覺性很強的孩子,作業質量很高的同學除了自覺之外,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學生一般是在應付作業,還有的干脆不做,這真是讓人大傷腦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追根究底,是這些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完成課外作業,他們不知道課外作業是課內知識的有效鞏固和拓展延伸。
作業的布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新穎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擁有作業的主動權,學生才能較好地鞏固所學知識。結合這些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我對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有了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一、以趣味作動力,讓學生快樂體驗
心理學表明,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興趣的支撐,最終完成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梢?,興趣對于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很好地完成課外作業,首先要使學生感受到完成作業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最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了《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后,課外作業可以這樣設計:學生回到家讓家長幫忙搜到《快樂的節日》這首歌,然后跟著唱一唱這首歌,感受現在生活的幸福以及能夠安心學習的不易。這項作業不要急著檢查,讓學生聽幾天之后再檢查。如果布置以后第二天就檢查,學生又當成任務了,容易反感。讓孩子們回到家沒事就聽一聽,連續聽幾天之后,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哼唱了。這樣學生既背會了課文,也唱會了這首兒歌,一舉兩得。
再如,學習《云房子》這一課,我布置了一些靈活性大的作業:(1)讀一讀然后背一背你喜歡的一種形狀的云房子;(2)畫一畫你想象中的云房子,并配上幾句話;(3)學當小老師,在班里給大家介紹云房子。這些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一題或多題,自主完成后,第二天在班級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展示交流的時候,教師要做好鼓勵和評價工作,只要孩子們去展示,就應該大加贊許,因為孩子們都付出努力了,即使個別孩子畫得不好或講得不好,只需要恰當指出其中的問題,重點還要落在表揚其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上。
二、以自主為原則,讓學生個性飛揚
課外作業應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余地,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張揚,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
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布置課外作業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學了《狐貍和烏鴉》以后,可以設計以下幾項作業:(1)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2)默寫本課詞語。(3)表演狐貍和烏鴉的對話。(4)續編這個故事。學習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幾項都選,其他同學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這樣,許多同學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就會選擇多項去完成,這就達到了課外練習的目的。
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的方式。布置的課外作業,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如,學習《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后習題,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學生可以給自己布置分角色朗讀課文的作業,回到家可以和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選擇寫的方式,寫一寫生字詞、抄寫一下課文精彩語段。還可以選擇表演的方式,幾位同學一起將課文排成課本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課外作業,他們就多了一份熱情,做起來也更加上心。
三、結合實踐,讓作業貼近生活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作用。如,學了《秋天》這篇課文以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以“秋天”為主題的實踐作業,具體的內容和形式學生自己定,可以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尋找秋天的印跡,撿樹葉、收集花瓣、觀察莊稼的變化;也可以找一找秋天的圖片;搜集秋天的詩詞;畫一幅“秋日豐收圖”……一周之后,在班級里開一個“秋天印記”的交流會,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得來的知識展示給大家,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對于課文的深入理解能力,也為今后的習作積累了素材。
學過《恐龍》一課,可以讓學生回到家找一找自己的恐龍玩具。然后通過查資料、看視頻、請教別人等方式,為自己的恐龍玩具配上文字說明,說明書上可以寫上這種恐龍的外形、生活習性等。了解清楚后,把這個恐龍玩具介紹給家人或同學聽。這樣,買的恐龍玩具在家里閑置了這么長時間就又被“激活”了。學生會漸漸明白,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許多都可以在生活中用到,學習還是很有用的,完成課外作業也是為了今后的生活服務。
總之,語文課外作業應該以不加重學生的負擔為原則,結合課內所學內容,適時適量,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們感到完成課外作業不是老師強加的任務,而是自己學習能力的展示,他們從心底想去做這件事,就會體驗到成功完成作業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孫秋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邢文俠.語文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2004.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