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軍
【摘要】在本身長期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過對初中化學教學課程的仔細研究,發現中學化學課程的設計目標,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誤區,這給進行化學學習的學生,帶來不小的困擾,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筆者希望將這些錯誤指正出來,為更多人參考借鑒,并積極思考到初中化學課程教學目標的漏洞所在,盡量想辦法彌補帶來的不良影響。為此本文將在基于“質量守恒定律”教案的基礎上,從教案選擇標準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從而建立目標應對措施,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積極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目標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60-02
一、初中化學課時教學目標上的誤區內容
(一)課程目標與課時教學目標的混淆
案例一,某教師在進行“守恒定律”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時對學生的課時要求有:首先在知識和技能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已經具備的化學條件,及相關化學現象,進行一系列化學方程式的正確寫出。其次,通過這個公式進行化學數據的相關計算。在過程和方法上,需要進行定律怎樣進行質量守恒的因素尋找,從而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守恒因素探究,實現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動手加工材料的能力,懂得進行先關推理和總結[1]。最后,在化學學習的價值、情感觀方面,一是進行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教會他們在探索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是對化學課程的感悟,理解化學家們在科學上的精神創意意義。
然而這節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主要可以體現出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其并沒有真正理解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二者之間的區別關系,首先,課程目標指的應當是學習階段的終極目標,也就是學生在整個初中應當完成的階段性學習目標。而課時目標,則比較簡單化,就是本節課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達到的學習目標。此案例中進行的課程目標設計題目是“可以通過已有化學條件和化學現象,將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列出,并且可以根據所給、已學的方程式,進行化學數據的簡單計算”,這兩個教學目標,顯然不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課時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過于空洞的設計
案例二:某教師進行“守恒定律”課時教學時,其設計的課時目標中主要設計了三個課時教學內容,第一,讓學生了解化學變化的前后質量關系,并且可以知道任何一種化學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從實質上以及概念上,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正確認識。第二,通過探求質量守恒原因,讓學生掌握化學分析與推理能力,并且可以對材料進行加工,作出相關步驟總結,具備以上能力。第三,培養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的熱愛,培養學習興趣。
這位教師在課時教學目標設計上,也犯了相關過錯,首先他的主要問題在于,其將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太過流式化,某些部分已經和學生的學情不太符合,并且并沒有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課時教學內容,這樣的設計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具有一定欠缺性。教師并沒有真正將課時教學的主體進行固定,也沒有將教學目標,設置在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之上。
(三)課時教學目標不能只偏重某個課程的設計
案例三:某教師進行的“守恒定律”課時教學目標的內容中其將化學課時教學目標安排了三項內容,知識與技能:1.需要知道質量守恒定律。2.需要從兩個方面理解守恒定律的內容,即實質與概念。過程與方法:以守恒定律的守恒原因為探究基礎,讓學生從學習中掌握以下能力,即材料加工、化學推理、分析及總結。價值觀情感方面,要求:1.進行學生科學態度培養。2.更深層次的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愛好。
首先,這節化學課時教學,在目標設計上,分析有以下錯誤,第一,教師并沒有按照學生實際情況,以及這節課時的課程特點,進行教學目標維度的分析,予以確定主要學習維度。第二,沒有重視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活動、過程,也沒有在這節課時目標設計時,對某一課程目標進行具體指向與側重,突出學習重點。大多數進行過質量守恒定律教課的教師都應當知道,這節課時的重點在于,對化學反應中學生開展質量關系的探究引導,從微觀角度,進行守恒原因的正確理解,讓學生懂得物質質量是可以進行規律性變化的。并利用這種化學反應中的變化規律,進行問題的解決,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化學規律分析,更好的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提供優質服務。
二、對教學目標的設計對策
基于以上化學課時目標內容的錯誤設計,筆者以“質量守恒定律”為設計目標,提出以下更正流程:
(一)選擇標準
首先,在設計質量守恒課時目標時,應當清楚的認識到,守恒定律是一個重要化學定律,也是進行化學物質定量研究的基礎,然后再進行分析教材,來進行學生學習基礎內容的設計把握。化學第二章學習中,對于一些宏觀物質,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例如空氣、水、氧氣和二氧化碳等。然后再第三章中,又進行了原子、分子等微觀知識結構的學習。對一些可進行物質組成的方式,也具備了相關基礎了解。主要以教科書為中心,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參考,設計課時教學目標時,應當考慮以下內容的掌握設計:掌握守恒定律、用定律進行生活常識、生產現象解釋。其次,如果按照義務教育化學課標來進行設計確定的話,則需要以下掌握: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對化學質量關系進行化學反應說明。
(二)標準解析
(1)知識分類維度
這部分維度內容包括,認識定律、說明化學質量關系。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是對化學概念的認知。科學維度理解:完成從“質量守恒定律”的認知,到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認知的全過程。“說明化學反應中質量關系”到“從微、宏觀角度,進行質量守恒定律之間化學關系的聯系探索,研究化學定性與定量”等。
(2)認知過程維度
如果站在教育心理學角度,化學課程的認知維度的全過程,應當是學生對化學變化本質的認知過程,從書面到微觀示意,再到各種教學信息的提取,再到建立微觀、宏觀不同角度的化學定性、定量之間關系的分析。其實將化學質量守恒定律課程,拿到生活當中分析,對其最恰當的解釋便是生產關系,其可以足夠說明物質之間的質量守恒定律。作出最好的化學定量因素解釋[2]。整個定量守恒的全過程認知內容有:解釋、概要、推理、比較、說明及應用。而質量守恒本節課時,僅涉及到三個因素內容,即解釋、推理和應用。如果按照上述具體分析來說,這部分主要屬于概念性知識,主要是對化學過程的認識、了解,以及最后的應用。
(三)學習目標的構建
(1)對學習結果進行預期
以知識維度為中心,先解析出這節課時的化學內容標準,以標準為基礎,進行此課時預期學習結果的構建。對守恒內容進行正確了解,理解微觀角度下的定律解釋。應用上,可利用所學知識,對生活生產中的化學現象作出微觀角度判斷,建立化學定性、定量聯系。
(2)確認教學陳述方式
應當以學生個體水平為基礎,結合學校教學條件,進行課時設計,課時設計應當符合當前學生的行為水準或條件;第一,先要進行課時學習形式的安排,可使用實驗法進行質量關系學習。第二,提供相關化學學習素材給學生,可以進行水、鎂條燃燒圖的展示,讓學生從更微觀的角度,進行對化學本質的認知,解釋正確的守恒原因。第三,需要進行學習情景的設置,可通過課堂交流進行,從而將化學燃燒本質及空氣組成成分的內容了解清楚,最好可以熟透兩組內容的化學史內容。
(3)課時教學目標的構建
通過上述一些列設計活動的完成,在正確化學課時的內容基礎上,進行課時教學目標的選擇、解讀及建立就可以了。以“滬教版九年級上冊“質量守恒定律”為目標設計主體,具體設計內容如下:1.進行敞口容器的氣體生成及氣體參加反應測驗,認識常規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關系。2.以水分解、鎂條燃燒示意圖為基礎,認識微觀化學變化本質,作出對守恒定律的正確解釋,從微、宏觀進行學科思維運轉,思考化學定量、定性關系。3.通過進一步交流,徹底認識空氣組成和燃燒本質化學史的認識,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化學科學的實質作用,從而感嘆其對我們生活生產的巨大實踐作用。
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目標中設計不當的目標內容,進行了相關分析與總結,希望廣大師生可以在今后教學、學習中更加懂得如何分辨教學設計中的誤區與缺陷,也希望今后的教材編寫中,可以及時糾正,以此進行深入思考,避免出現更多的錯誤教學目標設計,帶來教學障礙。
參考文獻:
[1]朱家芬.質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J].大理師專學報.2013(01):39-42.
[2]陳廣余.重構教學場域支撐深度學習——初中化學學科教室建設[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