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工業生產的崛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與持續發展成為了21世紀以來的社會熱詞。于此同時,國家教育部門也加強了教育中生態文明知識的滲透。本文主要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教育的滲透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態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68-02
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多重矛盾,促使國家以及社會不得不重視生態問題。與其等到環境破壞了再來補救,培養人們的生態意識,從保護做起更為重要一些。所以我國教育應該充分把握生物中生態理念知識的滲透,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觀與持續發展觀。
一、簡析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隨著重工業與農業的迅速發展,生態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水資源安全問題
我國水資源的總數占世界水資源總量的8%,但是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只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首先在人口數量如此之大的國家,每天水資源的浪費程度不可想象,其次隨著重工業的崛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等,我國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三分之一的水資源已經達不到飲用水的標準。
2.國土資源安全問題
國土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從我國國情出發,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國土資源的多少以及優劣幾乎關系到國家的命運與前程。但是近些年來,森林砍伐嚴重,從而造成水土流失,此外草地面積與質量都在呈遞減趨勢。各類珍貴動物、植物也在相繼滅絕,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嚴重,國土安全結構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3.環境安全問題
首先空氣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問題,根據統計我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其空氣質量達不到二級標準,甚至還有100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低于三級標準。其次,生活垃圾的大量產生,讓我們幾乎處于一個垃圾廠的生活氛圍。有毒有害的化學品污染,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對環境造成破壞,可見我們生活的地球環境面臨十分嚴峻的安全問題。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內容
1.重視生態內容滲透,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
生態教育可以說是高中生物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不可忽略或是敷衍一筆帶過。在日常的生物知識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滲入生態知識,或是向學生呈現目前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內容時,進行生態保護意識的教育,使環境保護深入學生的內心。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3《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一單元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生態系統的構成以及其穩定性形成的必要因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破壞了生態系統以及打破了其穩定性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向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生活環境保護意識。
2.注重課程打造,開展生態環境辯論課題
教師一味的宣傳和教育,學生被動式的接受灌輸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效果也許不是很明顯,且在課堂中學生激情滿滿,意志奮發,時間長以后學生的這種心理就會淡化。因此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課題,布置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注重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哪些浪費現象,以及在自身生活的環境當中存在哪些嚴重污染現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并從中獲得感悟,能夠加深學生的認識,有利于樹立學生堅決的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例如:就高中生物《生物科技與環境保護》這一單元,教師可以以“生物科技發展是否優先于環境保護”為辯論課題,引導學生以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中的一些現象進行資料的收集,促進學生在自身直觀的知識中開展辯論,促進學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深化,并積極的付出實際行動來保護和拯救身邊的環境。
3.利用實際案例,增強學生的生態法律意識
法律是國家制定,強制規定的所有公民必須遵守的一些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的生態法律意識,有利于使學生明辨是非,加強高中生的生態保護道德意識,促進道德意識向環境保護道德行為的進一步轉化。近年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漁業法》等。教師可以設計案例,讓學生以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此來加強學生的生態法律意識。
結語
高中生的生態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生態意識的形成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生態知識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生態保護的實際行動,從而真正意義上的落實生態教育的效果,老師更要以榜樣的作用,與學生共同保護人類的生態家園。
參考文獻:
[1]陳藝紅,肖巧玲.高中生物學教學滲透生態教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2):98.
[2]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觀教育的途徑[J].《環境教育》 , 2017 (9)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