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華

【摘要】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文章切合自身一線小學管樂隊訓練體會,探索在小學管樂隊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思路,提出了提升小學生管樂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一則依賴科學的訓練方法,二則需要老師引導調動孩子們自主的去學習練習,這樣才能克服種種弊端,而起到提升管樂隊演奏質量的目的。本文重點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激發孩子對管樂的興趣;以表演促能力為目標,借助多種機會滿足學生的表演欲;以現代教學技術為引領,將課上教學帶到課下溫習中;以評價帶發展的思路,做好后期學生的點評和鼓勵等幾方面,就小學管樂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做系統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自主學習 ?管樂隊 ?訓練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08-02
1.前言
小學階段成立管樂隊,是培養孩子審美的過程,對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提升孩子吃苦耐勞精神,培養節奏感、韻律,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些年,管樂隊的成立,得到了家長和學校的支持。但是,在訓練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練習內容枯燥,訓練強度高。同時,與孩子學習時間沖突,訓練時間不足等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們開始出現被動練習或厭煩訓練,造成訓練效果低下,無法提高管樂隊整體水平。為很好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管樂隊訓練質量的發展思路(如思維導圖)。現在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訓練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訓練方法,具體如下:
思維導圖:
2.提升小學生管樂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小學生管樂隊的訓練,多數安排在課余時間,練習時間較為緊張,而且單一練習的內容較枯燥,學生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往往不能獲得好的效果。為更好解決這些問題,根據筆者多年以來一線的訓練經驗,認為提升管樂隊訓練質量,一則以來科學的訓練方法,二則需要老師引導調動孩子們自主的去學習練習,這樣才能克服種種弊端,而起到提升管樂隊演奏質量的目的。
2.1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激發孩子對管樂的興趣
好的興趣,是提升孩子管樂練習的質量的關鍵。為此,建議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在日常訓練課安排中,要安排管樂欣賞的環節。同時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為此,在訓練課結束后,初聽《晨景》全曲,一則放松學生身心。二則鍛煉學生的聆聽能力。在全曲聆聽放松后,開始復聽(分段聆聽)《晨景》。(大屏幕出現音樂所描寫的景色) 提問:嘗試為樂曲分樂段(根據樂曲氣氛的變化)
聆聽A樂段——提問:(1)第一樂段中,演奏主旋的樂器是什么?(長笛 雙簧管)(2)請學生仔細聽聽這兩種樂器長笛、雙簧管哪個先出現,長笛和雙簧管出現了幾次?(3)每一次調式上有什么變化?(連續向上方三度移調)為什么?(展現的是太陽緩緩升起的景象)。(4)出示主題旋律譜例,哼唱主題旋律。
聆聽B樂段:(1)樂曲中又出現了什么樂器?(大提琴、小提琴)氣氛有了怎樣的變化,展開你的想象音樂描寫什么情景呢?(學生可以生動地根據音樂描繪。知識點:小提琴用分解和弦為之伴奏。)(2)主題音樂在第二樂段中出現幾次?聽到后你可以隨之哼唱。
聆聽C樂段:(1)樂曲中再現部分又出現了什么樂器?(大提琴、雙簧管、大管、單簧管)(2)尾聲時出現什么樂器(圓號、單簧管、長笛)
模仿的什么聲音呢?(獵人的號角聲,單簧管、長笛奏出鳥語聲)
展現了怎樣的景象呢?(太陽已經徐徐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
然后,再聽《晨景》全曲,鼓勵學生根據意境為樂曲取一個名字。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更是盡最大的努力收集各種管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另外,在熏陶孩子練習管樂的同時,教師不能忽視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2.2以表演促能力為目標,借助多種機會滿足學生的表演欲
小學生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望。尤其是當孩子對管樂練習的興趣提起來,后期渴望表演的心情自然會得到提升。為此,為調動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點,創造各種機會滿足孩子的表演欲。
為此,課上的安排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思路,打破傳統你教我學的模式。整堂課程安排,要以重塑孩子音樂家夢想為主體,以音樂會為貫穿,通過學生主動地視、聽、唱、演來逐步感受管樂的情緒,從而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演唱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再自己制作樂器進行歌曲創編,進行合作性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演繹自己制作的樂器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課下的自主練習環節,要根據學校的活動安排,積極組建管樂隊,本著自愿報名的原則吸納新的成員,固定訓練時間,做好日常排練工作。同時,本著豐富在校課余生活的原則,應積極籌辦組織首屆管樂演奏會;走出校門,聯系社會,組織學生參加鎮的藝術節、市里的少兒花會和藝術展演。在不斷展現樂隊的同時,提升每個成員的實際能力水平,更大程度調動每個孩子自主練習的積極性。
2.3 以現代教學技術為引領,將課上教學帶到課下溫習中
小學生管樂隊的訓練,多數安排在課余時間,練習時間較為緊張。在短暫的訓練時間內,往往會有各種問題出現而影響訓練的質量,導致“一步趕不上,十步忘不見”。現代化教學的出現,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比如:有的孩子音準長短把握不準。為此,在平常的課上教學中,可預先錄制微課,創建微信群分享微課視頻。以《音的長短》為例,設計這樣的教學案例。
第一部分:耳朵聽。聽聲音:火車、鬧鐘、水滴的聲音片段,猜是什么聲音,用雙手表示出聲音的長和短。
第二部分:手畫聲音。聽打擊樂鑼的聲音(一長一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
第三部分:仿長短:用“di”的聲音學一學、唱一唱聲音圖譜。
第四部分:唱圖譜:聽碰鈴、沙錘、三角鐵、木魚的聲音,用“呤、沙、叮、噠”分別唱圖譜。
第五部分:聽樂曲《大鐘和小鐘》,根據大鐘“當——”,小鐘“嘀嗒嘀嗒”的歌聲做律動。
學生邊聽樂曲邊做動作,感受樂曲中音的長短,讓孩子們對各種聲音的長短有深入的感受,讓不規則的聲音變得有規則、有節律,為日常管樂訓練跟上節奏打下基礎。
觀課結束后,要求孩子們寫感想,并在群里回作業,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地進行點評和指導。
或者,將學生訓練的難點做成技巧練習小視頻,方法要盡量切近日常生活。比如:氣息訓練視頻的制作,開始播放一段視頻——一個人經過一個花壇,花香四溢,不自覺的深呼吸聞了聞花香。這就是簡單的氣息練習,以此為開始讓孩子們指導,氣息訓練沒有那么難,日常生活做好就能辦到。而后,介紹一些簡單切近生活的氣息氣息練習方法——學生每天練習10分鐘吸氣呼氣,張口閉口;平時發聲說話盡量要用丹田等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學生觀看完視頻后,要求孩子總結可用的氣息練習方法。同時,要求勤加練習。
通過這些方法的應用,能將生活和訓練更好融合在一起,大大節省個人練習時間,提高在校合奏訓練時間和效率。
2.4 以評價帶發展的思路,做好后期學生的點評和鼓勵
訓練時間緊張,同樣影響到訓練的效果。為此,無規矩不成方圓,建立管理制度,保證訓練得以順利進行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規定:每周一至周五規定時間練習點,活動課安排練習期間不允許遲到,每天都要對本天練習的內容做好小結。同時,每周要進行大總結1次。在訓練中認真刻苦、遵守紀律的隊員進行表揚,并給所在班級加分。
保證與督促隊員的學習,提高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及演奏技能技巧,建立學習與訓練成績評比欄。制定管樂隊等級評星評價制度,每個月根據學生回作業的質量和在訓練當中的表現情況,通過老師的考核,進行評星,增強學生對管樂隊的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吹奏的水平!
學期末進行總結,對在訓練中表現突出的隊員給所在班級、所在年級組加分,對經常遲到或無故曠課的隊員給所在班級、所在年級組加分扣分。
通過嚴格的訓練管理制度,以及切合實際的量化分數考核評價,能有效激發小隊員們訓練的積極性,確保管樂隊訓練的高質量。
3.結論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對提升管樂隊訓練質量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今后,想要提升管樂隊訓練質量,圍繞著“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工作還應更加深入滲透。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還需付出更多,同時還要爭取家長的支持,營造好的訓練氛圍,確保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樂隊排練中去,起到提升孩子綜合能力,確保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謝艷霞.淺談中學管樂隊的組織與訓練[J].課程教育研究. 2016(36)
[2]陳棟.淺析青少年管樂隊的國內外發展現狀[J].明日風尚. 2016(11)
[3]張連吉.論小學生管樂隊的組建與訓練[J].亞太教育.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