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陽
【摘要】現代學徒制度是職業教育的方式之一,是一種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以培養學生技能、實現技術人才與相關產業對接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國家正在試點推行的重要職業學校教育方式。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度,是緊跟國家發展改革步伐的一項舉措,也是未來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如何把現代學徒制度更好地融入到鐵道供電技術專業當中去,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點。
【關鍵詞】鐵道供電技術專業 ?現代學徒制度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46-02
引言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之一,其目的是為了培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生產需要對接職業技術人才,特點在于其“社會性”“職業性”和“實用性”。鐵道供電技術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種類之一,理所應當的根據社會需求著力培養同時掌握理論技術和操作技能的高級技術人才。然而目前的一部分職業學校僅僅專注于理論知識教育,學生缺乏基本的技術應用能力。實現人才與需求的對接,是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度的核心目的。
一、現代學徒制度的特點
(一)身份雙重性
在現代學徒制度中,老師、學生都具有雙重身份[1]。老師既是“教師”又是“師傅”,負擔著傳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的雙重任務。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同樣承受著學習與試工的雙重任務。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普通大學的短期流水線關系,一個老師對應幾百個學生,而是趨向于一種長期的、更加穩定、親密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道德感有利于促進雙方身份認同,師傅手把手傳授手藝、培養徒弟,學生傳承手藝并發揚光大。
(二)培養主體的多元性
在傳統的職業學校教育中,培育學生的主體是學校,課程安排、技能學習也是由學校主導。而現代學徒制度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校企結合,企業與學校簽訂合約,直接參與技術人才的培養過程。企業為學校學生提供工作崗位,學校為企業提供對口人才。學生考核也有校企雙方共同進行。這種無間隙的人才對接和人才定制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由于單元人才培養脫節而造成的企業招人難和學生就業難問題,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二、在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度的探究
(一)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進行重組
現代學徒制度區別于傳統學徒制度在于其“高端性”,即要求學生既要會操作,又要掌握供電路基礎、電工電子等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而職業技術教育區別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又在于其“職業性”,即學生有著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導向,因此不能太過拘泥于理論知識,要“學工結合”。然而目大部分高等職校都面臨著“高端性”與“職業性”失衡的問題。其根源就在于職校的課程體系依舊沿用以理論的系統性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體系,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教育的“職業性”。因此,當我們將電力企業一同納入培育主體的范圍時,就需要學校和電企共同商討、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首先,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編排教學計劃、安排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爭取實現課程體系與時俱進、與需對接。同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實行“雙重導師制度”,協調好本校老師與企業師傅之間的教學關系,打破原有教師編制,為企業師傅提供兼職教師崗位,做到理論與技術兩手抓兩手硬。與課程重組相對應,教學場所也應該延展化,即從教學教室走向電企工作地點,從校內走向校外,讓學生“學工結合”,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需求。
(二)與企業簽訂行之有效的契約關系
校企結合是現代學徒制度中的重點,同樣也是難點。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關系,同時保障企業、學校與學生三方面權益,是在實踐學徒制度之時要重點考量的。現代學徒制度能夠長久運行,必須要明確以下幾點:第一,企業提供專業師傅給學生高質量地進行技能授課,也要提供工作場地給學生進行實習訓練。第二,學校結合企業需求實施人才培訓。第三,雙方共同建立監督機構,防止出現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未來人才外流、企業培訓成本得不到回報等等問題。鐵道共建技術專業有很強的專業對口性,學生未來職業方向基本明確,因此如果學校和企業能夠達成一致,那么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就有了一定保障,企業也將節省其培訓時間,提高效益。
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繼續,國家在培養一批知識型人才的同時,有意識的扶植大批技術型人才,消除社會上的職業歧視。現代學徒制度是未來職校一個發展方向,出色的技術型人才將無間隙對接崗位。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實踐性強、專業對口性強、學生未來就業方向窄,更應該在改革大潮中搶占先機,探索出適合的現代學徒制度,提前與企業簽訂合約,探尋本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楊正洪.對我校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2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