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愛峰
【摘要】新課程改革是當前學科課堂教學的“總遵循”和“總標準”,其“有效”一詞也更多地關注到課堂之中,學生主體地位也有了有效的展示,內在特性的有效呈現以及能力素養有了更深層次的提升.全等三角形作為初中數學平面幾何部分的重要架構,其課堂教學也必須按照新課改要求進行深入教學和有效實施.鑒于此點認知,本人現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課堂教學為例對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做粗淺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全等三角形性質;學習能力;淺談
課堂教學以追求有效為目標,在不同時期、不同標準下,“有效”一詞的內涵和要求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新課程改革是當前學科課堂教學的“總遵循”和“總標準”,其“有效”一詞要義也更多地關注到課堂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展示,內在特性的有效呈現以及能力素養的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之中的運用,能力素養、情操品質在課堂之中的培養和訓練.這就要求初中數學課堂之中,必須圍繞學生主體,以緊扣能力訓練為主線、技能情操提升為目標,實施和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全等三角形作為初中數學平面幾何部分的重要架構,其課堂教學也應該且必須按照新課改要求進行深入教學和有效實施.鑒于此點認知,本人現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課堂教學為例對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做粗淺論述.
一、激發主體內在潛能,讓學生自覺動起來
教師和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之中兩個最為顯眼、最為活躍、最為重要的因素.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組織的教學活動,其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主動充分展示,主動深入地與教師進行深刻互動,并對教師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予以強烈的、及時的反應和配合.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地進入課堂之中,與教師一起參與全等三角形性質的教學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將情感激勵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和要求,利用全等三角形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一特點,予以充分的放大和展現,通過向學生介紹和展示現實生活中有關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運用的實際案例,來吸引學生眼球,調動學生學習探知的內在潛能,從而主動“運動”起來,參與空白,實現他們的學習實踐與教師的講解教學充分協調、深入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以景促情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教師個人魅力的吸引功效,多用積極、鼓勵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情感和參與激情.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內容教學前,教師為保證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探知的程度和效果,利用學生對生活事物“親切”的認知情感特點,將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人們生活生產之中的“打壞玻璃重新畫玻璃”的現實問題予以有效融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如圖所示,某同學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塊,現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辦法是帶第幾塊去就行了”的教學案例,在聲情并茂、形神具備的濃厚情境氛圍中,走進學生“情感發展區”,消除認知畏懼感,保持最大限度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和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全等三角形性質的教學活動.
二、強化課堂有效提問,讓學生深刻思起來
學生是構建課堂教學體系最不可缺少的教學因素,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能的最重要因素,更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滲透和落實于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眾所周知,初中生整體學習能力水平與現行的課堂教學要求之間不對等,存在差異,難免思考分析之中出現“疑惑”“困難”,從而導致他們的思維研析活動難以持續深入開展.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推進的“主動力”.教師針對這一情況,應該發揮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作用,運用“提問”這一手段,針對學生主體的認知探析實情予以科學提問,引導和組織學生圍繞所提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幫助初中生理清理順數學知識內容和架構,推進學生深入高效思考研析,確保在預設軌跡上有序高效前行.
教師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內容時,將這一活動任務交給學生自主組織開展,但在深入課堂觀察和巡視的進程中,教師通過學生之間的思考分析交流內容,發現學生在認知感悟上存在缺陷和偏差.針對這一實際,教者不要予以嚴厲的訓斥,而是向他們分別提出“我們來玩個七十二變的小游戲,每個圖形中都有兩個重合的三角形,睜大眼睛,我要開始變了.第一個圖形進行了怎樣的變換?第二個呢?第三個呢?第四個?將一個三角形變換后,與另一個三角形還全等嗎?快速找到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邊和對應角,你發現了哪些好辦法?你能快速說出各圖中的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嗎?”等相關問題,引導他們對教師所提的相關問題進行合作討論予以解決.學生在思考分析教師所提問題的過程中,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深刻感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豐富深刻的內容,切實提升了學生思維分析能力,保證了思考研析效果.
三、注重運用實踐資源,讓學生深入探起來
筆者以為,教師直接告知學生知識內涵、內在規律、本質要義,對學生主體的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弊大于利,也不符合新課程提出的“能力培養第一要義”的內在要求,有違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解疑釋惑明智”的現實意義.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始終是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數學教師課堂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和現實任務.教師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教學進程中,同樣要按照這一要求,讓課堂成為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解答的有效舞臺和現實平臺,充分挖掘和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質中的探究實踐資源,設計出專題探究課題或典型數學案例,組織開展探究實踐和解答問題等操作實踐活動,從而鍛煉和提升他們的動手操作、實踐解析能力和素養.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鞏固練習講解后,教師結合學生認知掌握實情,緊扣該節課的教學目標的能力培養要求,有意識地設置了“將圖1中的矩形ABCD沿對角線AC剪開,再把△ABC沿著AD方向平移,除得到圖2中的△C′BA′和△ADC全等外,你還可以指出哪幾對全等的三角形(不能添加輔助線和字母)?請選擇其中一對加以證明”的探究實踐專題,組織學生開展探知操作活動.學生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器材,進行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相關內容的測量、對比、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測量中、對比觀察中、思考總結中,真正動起來、探究起來.“矩形沿對角線剪開,得到一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這對全等三角形和矩形固有的性質以及平移的性質我們可得到一系列有用的條件.從而得出有兩對全等三角形,分別為△AA′E≌△C′CF,△A′DF≌△CBE.”深刻全面地掌握相關性質內涵.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提出的“有效”內涵要義,抓住課堂教學要素,遵循教學規律要求,充分調動各方面教學要素,組織開展各種數學教學活動,讓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特性充分融合,教學活動有機開展,推動教學進步、共贏互惠.
【參考文獻】
[1]胡艷麗,朱會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1(34):73.
[2]瞿娟.構建高中數學有效課堂“五味曲”[J].科技信息,2011(24):272.
[3]池建華.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2(72):80.
[4]趙生福.小議如何進行數學課堂有效教學[A].吉林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優秀科研成果評選獲獎論文匯編(特等獎)[C].2011.
[5]高方雷.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A].2014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