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華
[摘 要]課堂改革因何而改?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現行課堂教學已經與社會需求和進步不相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更需要高效率的課堂;當前課改要么還停留在“講與聽”的邏輯里;要么停留在形式上的改革;要么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簡單的格式化。改革的目的功利與浮躁凸顯,課改需要“正本”,本文從一切為了學生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理念的“1-5”高效課堂。
[關鍵詞]課改 ; “1-5”高效數學課堂
在課堂教學改革風靡教育領域的今天,課改可謂風生水起,涌現出了很多課改先進學校,涌現出了一批課改名師。但是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也不同程度隱藏著不應該的教育改革的功利與浮躁,浮躁體現在“比熱鬧”、“比新奇”、“比知名”……功利體現在“單純為了謀利益為經濟”、“單純為自己成名成家”……忽略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讓為了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探究,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知識!教育改革是為了學生,而不是校長!改革必須腳踏實地,結合實際,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盲目照搬和簡單復制無外乎邯鄲學步。
課改必須為學生而改,課改需要腳踏實地,課改無需跟風,課改無需格式,課改需要“正本”,以適合學校為本,以適合學生為本。基于理念的“1·5高效數學課堂”改革就是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提出的,它沒有格式,更沒有模式。
“1·5高效數學課堂”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一個關鍵,注重五個環節。一個關鍵:學生能自己學到的知識老師堅決不講(不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解決效率問題),課堂上只對學生能學到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檢查。注重五個環節:課時目標具體化、預學作業基礎性、課堂練習針對性、教學過程問題化、課后拓展能提升。
課時目標具體化:即要求每節課的課時目標必須要明確、要具體、要科學、要有可檢測性、要有可操作性。課時目標不同于課程標準,當前很多老師誤認為課時目標就是課程標準,每節課都在追求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而“三維目標”是課程體系要完成的課程標準,并非每一節課都能完成“三維目標”,特別是數學課,更不能也不可能每節課都能實現三維目標。
預學作業基礎性:即布置預學作業要重基礎,不能在數量上去追求。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就必須精心設計預學作業,引領學生做好課前預學。
課堂練習針對性:即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課堂練習一定要緊扣課時目標,以突破重難點為目的來設計課堂練習。通過課堂練習,完成課時目標中的知識點的掌握。
教學過程問題化:問題是挑動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口動、身動、心動,問題設計要保證有效性和科學性。鼓勵老師把學生教成“問題”學生,所謂“非學無以致疑,非疑無以致問,非問無以廣識”,只有采取問題化教學,才能保證所有學生思維都在動,做到不但形動,更重要的是神動。
課后拓展能提升:及課后拓展要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課改需要“正本”,真正的課改是為學生而改,真誠希望課改多一分“實在”,少一分“浮躁”;多一份“實效”,少一分“熱鬧”!“1-5高效數學課堂”從培養學生主動性出發,沒有對課堂進行格式或者模式化,完全從理念的角度對高效課堂的一個關鍵和五個環節提出了要求,教師對課堂還有更多空間,教師可以在此理念下盡情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保證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實現課堂的真正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