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霖?包婷婷?宋佳寶
[摘 要]隨著高校招收人數的不斷增加,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當代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就業群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為 重要和寶貴的人力資源。近年來我國整體就業環境并不寬松,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數百萬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系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本文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了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對策分析
一、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招收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人數也是節節攀升。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就業人數的需求遠小于畢業生的人數,所以就出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實問題。大學生就業難這個現實問題使得大學生本人及家庭甚至社會對高等教育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質疑,給全社會的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探討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提出解決之道。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關于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本人認為應該從我國經濟發展、大學生自身素質和高校教育體制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我國經濟發展方面。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不少企業的發展已經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對就業人數的需求也相對減少。另外,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要求統籌各方利益,和諧社會發展,保證經濟質量方面的提升,有計劃的放緩經濟發展速度,這使得大學生就業顯得更加困難。
2.大學生自身素質方面。大學生就業困難、競爭力不足與大學生自身素質密切相關。首先,就業觀念陳舊。不少大學生在學校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甚至學習了不少本專業以外的知識,因此會從心理上認為自己屬于“精英”類,這導致在就業時不能客觀審視自己,一味追求高薪水、大城市,不愿意去中小城市,最后與不少工作崗位擦肩而過。其次,缺乏職業規劃。很多學生從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天開始,僅僅滿足于課堂知識,甚至聽信他人言論不認真學習,對自己的未來完全沒有規劃,在大學四年甚至研究生期間都沒能為自己的未來做個設計,這導致在找工作時沒有目標。再者,不了解就業形勢。很多學生在畢業擇業時,不了解國家及各個不同地區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不關注就業信息,盲目隨從他人投遞簡歷。最后,缺乏面試技巧。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很多畢業生沒有充分的準備,甚至有的學生對要去面試的公司都不甚了解,缺乏必要的溝通和面試技巧。
3.高校教育體制方面。造成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現狀,高校本身難辭其咎。首先,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機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不少高校的專業設置過于陳舊,教學方法依舊沿襲多年以前的模式,理論脫離實際,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機會,其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其次,缺乏對學生就業的指導。目前不少高校都設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但是該課程依舊照本宣科,不能協助學生從一開始就建立有效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在畢業時不具備必要的交往溝通和表達能力,更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最終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對策
1.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就業穩定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之一,作為寶貴的人力資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理當受到國家重視,否則就會造成人力資本的浪費。國家應該促進不同類型的企業發展,特別是要扶持中小企業壯大,多元化就業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更多合適的崗位。
2.大學生自身要規劃職業生涯,改變就業觀念。想要在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中謀得職位,大學生就必須有良好的就業素質,深入的分析自己的能力,正確面對自身的優缺點,挖掘自身的特長,制定長期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在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習鍛煉中堅定的朝著目標努力。
3.大學生自身要了解就業信息,豐富面試技能。如今是個信息決定效率的時代,作為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大學生應該時刻了解各方信息,尤其是就業信息。應該時刻關注國家和地方的就業政策,按照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努力讓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4.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決定性手段。學校要完善課程設置,與時俱進增加新專業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應該改革教學方法,舍棄陳舊的教材教案,緊跟時代要求,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5.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多渠道就業。高校要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將正確的就業理念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
大學生就業難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解決這一問題不能一蹴而就,通過國家發展經濟、學校完善培養機制、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等各方一起努力,相信大學生最終可以實現人人有工作,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做出自己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