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華
摘 要: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相對豐富,在當前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基礎上,仍然能夠明確看出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民間非物文化遺產而言,其保護和開發工作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入手,對具體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保護和開發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開發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并積極探索全面加強保護和開發的措施,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優化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借鑒。基于此,十分有必要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措施,并引入現代化的保護和開發思想,希望能夠促進整體工作優化開展,推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山東省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也十分注重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系統研究和分析,并明確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進而積極探索加強保護工作的措施,希望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提供相應的參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現狀
對山東省棲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實際情況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在具體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并且所存在的問題已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產生了相應的不良影響,所以應該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以期可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促進棲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取得新的發展成效。首先,對傳統村落和民俗節日還原開發現狀。在這方面棲霞市文化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整體開發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了集古鎮、古村為一體的城市居民文化環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開發工作產生了大量的成本,并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方面成效更為顯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則投入相對較少,民族風俗和節日還原效果不夠理想,不利于開發工作的穩步推進。其次,借助現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或者相關文化館展開非物質文化展示工作。展示工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加強對展示工作的重視,能夠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的發展成效。棲霞市文化館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工作,并且在實踐探索過程中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到文化館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當地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認識,提高群眾的自主保護意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提供明顯的支持。這一工作的開展彌補了政府部門在這方面的不足,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取得了新的發展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館系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工作存在滯后性,無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生態背景明確的展現出來,并且大量靜態展品的出現影響了動態宣傳效果,所以還應該積極針對這一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可以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現狀,促進整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新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保護和開發探索
新時期,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先進的技術逐漸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棲霞市文化館在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嘗試引入數字化技術,促進保護和開發工作的全面創新,為保護和開發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相應的保障。
1.積極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數字化分類體系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中,對種類繁多、形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適當的分類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如民俗文化、民間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以及各類型表演藝術活動、精美工藝手藝等等,為保護和開發工作的系統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2]。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實際需求,文化館可以嘗試引入數字化基礎,在遵循保護原則和方法要求的基礎上,因地適宜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的分類,并展開分類保護和開發工作,明確不同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和保護發展方向,切實提高棲霞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際水平,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提供良好的支持。
2.積極構建非物質文化資源采集技術標準
在保護和開發工作中,資源的采集是較為重要的工作,所以在數字技術的有效支撐下,棲霞文化館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立足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與國家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博物館等共享相關信息資源,進而在有效的信息支撐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工作,制定合理的采集標準,保證采集工作的有序推進,為非物質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3]。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可視化技術探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與文化遺產的展示工作存在緊密的聯系,所以在探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在原生地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內容錄制成為紀錄片視頻,并在文化館中展現出來,通過可視化表達方面的探索,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進而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效果[4]。同時,借助可視化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也可以將非物質遺產保護和開發方面的信息隨時公布出來,爭取保護和開發項目能夠獲得社會的支持,促進保護和開發工作的優化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相關文化館應該正確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全面優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夠形成新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形勢,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優化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借以真正發揮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推進我國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順翠.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J]. 青年時代, 2015(20):59-59.
[2]鍋艷玲.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價值與開發研究[J]. 檔案學通訊, 2016(6):57-60.
[3]陳麥池. 名城旅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合型保護與創意化開發研究——以黃山市歙縣為例[J]. 中國名城, 2015(4):91-96.
[4]呂超. 淺析虛擬現實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 大連大學學報, 2015(4):8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