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斌
【摘 要】中國國際化程度提高也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弱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首先分析了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切入點,然后細致討論了具體的滲透方式。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的切入點
1.古詩詞
央視節目《詩詞大會》引起了大眾對古詩詞的關注,飽讀詩書的快遞小哥讓大眾眼前一亮,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瞬間迸射出來。由此可見,古詩詞是滲透傳統文化的良好媒介。小學階段,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很強,在適度范圍內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們背誦和了解古詩詞,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將傳統文化根植于心。
2.經典名著
每一部文學經典都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閱讀經典可以了解當時的文化特征和風土人情,閱讀一部部經典名著,就相當于穿梭游走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長廊。小學階段,受到小學生認知水平和課時的限制,老師無法將經典名著展開品評,但是可以滲透給小學生,做最基礎的啟蒙教育。
3.民族傳統節日
市場營銷手段影響下,中西方節日輪番登場。老師則可以利用語文課堂對日常碰到的節日進行討論,講述節日的由來和過節的意義。遇到中國傳統節日則要深入分析節日的意義,遇到西方節日則簡要探討其來源,然后在類比對應的中國節日,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式
1.感受古詩詞的韻律和意境
小學階段,要讓孩子們在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和意境。對古詩詞的韻律而言,可以用劃拍子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在《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為二二一拍。在《江雪》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為二一二拍。在朗讀或者背誦古詩詞時用劃拍子的方式來讓孩子感受韻律,不僅可以讓其感受到詩詞的節奏之美,還可以讓孩子對詩詞的內涵有更深的了解。劃拍子是根據詞義劃分的,有利于“熟讀深思子自知”。老師可以截取《虎嘯龍吟》中曹操臨終訣別舞戈和詩《短歌行》的場面來讓學生感受詩詞韻律和節奏。另外,古詩詞中常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根據詞義劃拍子,就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到對偶句中的“詞義對應”“詞性對應”和“意境對應”。雖然小學生的文學積淀有限,很難一下子感受到古詩詞中的所有奧妙,但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有利于其日后的漢語言文學的欣賞和學習。對古詩詞的意境而言,可以用詩詞配畫的方式來進行。例如,《江雪》中的配畫是一幅中國畫,畫中只有空曠的山巒和江面,大雪覆蓋,惟余莽莽,一舟一翁,更顯孤獨。這種詩詞和國畫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去感受和意會詩詞的意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專業能力,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古詩詞教學中,為學生的后續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觀看和閱讀經典名著以及人物傳記
小學階段,對于經典名著和人物傳記主要是起到引發興趣的作用。老師在課堂上,完成了基本教學任務之后,要盡可能的以教材中經典為軸心,輻射出相關的經典和歷史人物,從而豐富孩子的文學素養,為其日后主動閱讀打下基礎。
例如,在《三顧茅廬》一文中,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詞是“三國鼎力”“劉備”“諸葛亮”“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出師表”,老師要介紹三國在中國朝代順序表中的位置,對主要人物劉、關、張和諸葛亮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介紹。在學生有了基本的歷史背景知識之后,在對三顧茅廬課文進行分析。為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可以將王洛勇翻譯并朗讀的英文版《出師表》播放給學生,以此激發其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研讀興趣。此外,還可以將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片段播放給學生看,從而增強學生對上述故事情節的印象,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和對應的傳統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能夠熟練應用視頻剪輯軟件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影視資源來助力教學。
3.每逢節日“必討論”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要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日常教學工作中。法定假日放假之前,老師不僅要告知學生放假,還要告訴學生假期的由來。現階段的法定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老師要對應的節日由來和慶祝方式進行介紹,從而達到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此外,老師還可以對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日進行介紹,并且對應中國的“七夕”“春節”“中元節”來分析節日的來源和慶祝意義等等。每逢節日“必討論”,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而不是盲目跟風,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過節。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下,中外文化交流互通,商業營銷影響下,可以慶祝的節日會紛至沓來,我們接納多元文化,與此同時也要通過語文課堂的力量來突出傳統文化,從而避免小學生分不清諸多節日的主客關系。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了解現階段中國社會中經常慶祝的中外節日,也要對中國傳統節日背后的故事和內涵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要以課文為藍本,要結合日常生活來借題發揮,要充分利用電影電視和節目等資源。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必須是一個了解傳統文化和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和生活中敏銳地捕捉到傳統文化的信息,然后講解給學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拓寬視野,博聞強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人文素養和社會認知。
【參考文獻】
[1]潘茂軍.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08) .
[2]王一峰.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新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