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摘 要]根據目前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的現狀,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結構方向教師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從畢業設計的選題和過程管理兩個方面闡述了當前本科生畢業設計不能高質量完成的原因,提出了學校和企業單位相結合的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新型培養模式,并且闡述了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新型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新模式的構建及優勢。此外為適應新型的培養模式,對學校課程安排、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和審核評判標準也進行了改革創新。
[關鍵詞]畢業設計;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2-0156-04
一、 本科畢業設計現狀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生在本科完成的最后一項任務和學校教學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結合了全部的基礎課程知識和專業課程知識,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與深化。同時,畢業設計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來說也是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土木工程問題的機會,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是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實踐性環節。它對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與綜合素養,增強畢業生的競爭意識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成為推動社會科技進步與經濟不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2]同時,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形式功能的不斷變化,要求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不斷提高與創新,也要求各大學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型應用人才。本科畢業設計作為本科院校教育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應當讓學生在做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地應用其在學校所學到的專業知識。[3]學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下創新實踐的能力,最終培養出能適應社會,適應企業單位的優秀本科畢業生。
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本科畢業設計都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普遍偏低。
(一) 設計選題問題
分析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工程方向的畢業設計選題大部分都不是實際具體的工程項目問題,其數據大部分也是虛設的,真正來源于生產、管理及工程實際的題目有限,畢業設計工作缺乏工程實際背景和環境,與實際工程問題聯系不大,導致與社會工程問題脫節,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應用到解決工程問題上。且選題大部分難度較大,學生對其興趣較小,無法徹底地將其融入畢業設計當中,使其完成的畢業設計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 過程管理問題
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指導老師不可能將全部時間都用來督促監督學生,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但是事實上學生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由于畢業設計任務給予學生一個學期的時間完成,很多學生都會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導致到最后幾周內才趕任務,匆匆忙忙就提交了畢業設計,更有甚者抄襲他人畢業設計。這種畢業設計往往錯誤百出,甚至出現計算書前后矛盾以及計算書和設計圖紙自相矛盾的情況,失去了畢業設計的意義。[4]此外,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這在校的最后一項綜合性任務時,還要面臨著嚴峻的畢業后就業問題,以至于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畢業設計當中。種種原因都會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大大下降。
因此,在面臨諸多的本科生畢業設計問題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改革創新傳統的本科生畢業設計模式對于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二、 創新實踐基地的培養模式
基于現存的本校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工程方向畢業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提出了以產學研合作培養為基礎,建立結構工程方向本科生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設想。畢業設計選題或研究內容來源于創新實踐基地。選擇優秀的土木工程相關的企業單位,學校和企業通過畢業設計這一工作,共同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
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即通過以校企合作為中心,學校,企業共同指導學生進行本科畢業設計的新型模式。在此模式中,學生在企業單位進行學習、工作,并且在企業專業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本科畢業設計。并且學校老師也同時指導學生,定期審核、考察、指導。在學校與企業的雙重指導下,學生能得到更好的培養。
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還將傳統的本科生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體制,監督體制,審核與評判標準進行了改革創新,從而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和教育教學質量。
(一) 創新實踐基地的培養目標
1.在新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全國最優秀的建筑企業中學習,完成畢業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所積累的實習經驗對學生以后就業有著很好的幫助。
2.在新模式下,學生可以從企業接觸到前沿技術和符合社會需要的知識技能,可以更好地將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工程背景下做畢業設計,勢必會遇到很多問題,學生通過和企業老師、校內老師的溝通,再經過自己思考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自身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4.在此模式下,高??梢韵驅嵙暬仄髽I提供優秀的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學生在企業做畢業設計時的表現,進行考核評定,將優秀的人才提前留下,加強企業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為企業注入新的“血液”。
5.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模式也加強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學??梢垣@取更多的社會需求信息及前沿技術。企業也可以與學校制定定期的企業員工到高校培訓的計劃,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達到互利共贏。
(二)創新實踐基地的模式構建
在我國,高等院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推動著國家的科技進步。企業是高校適應市場經濟、增強辦學活力的后援,企業的機制是高校借鑒的對象,企業的資金是高校發展的后援,企業人才是高校培養的方向,企業技術是高校開發的內容,高校應積極探求辦學體制多元化、投資渠道多樣化,通過與企業合作聯合辦學,搭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5]將企業與學校教學相結合,創立本科畢業設計實踐基地就是校企結合的一種新的模式。endprint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結構方向本科生自2009年就一直圍繞以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開展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在2009年以前,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結構方向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科研型論文,論文題目大多為國家前沿性課題,課題難度大且不適于社會的主流需求;另一類課題為具體的設計類題目,其中大部分為虛擬的設計背景,針對性不強且題目創新性不足,大部分可以在網上找到相關已完成的畢業設計。部分學生存在抄襲等行為,這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大大降低,學校的教育培養目標不能很好地完成。
自從2009年,在專業老師牟在根老師的提議及聯系努力下,學校先后與多家設計企業研究單位進行合作建立創新實踐基地,如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等,均為本項目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隨著合作的深入,我們逐漸形成了以產學研模式為中心的畢業設計理念,將這些優秀的建筑企業和研究院與學校相結合,在雙方的共同指導下,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
自從開始實施校外創新實踐基地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畢業設計這一模式以來,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開始變得豐富,題目大多是以實際在建的具體項目為背景的相關設計。題目創新性強,且無前人做過,學生需要靠自身努力完成,杜絕了抄襲現象。并且在學校指導老師和實踐基地的指導老師雙人管理指導下,學生更加勤奮努力,更好地投入到畢業設計當中,畢業設計質量大大提高,學校教學水平也明顯提升。
(三)創新實踐基地的模式的優勢
在實行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下,畢業設計與社會土木工程行業實際相結合,體現出產學研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改革,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具體優勢如下:
1.課題更加合理實際。采用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課題的選擇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畢業設計的題目大多為企業結合學生的意向和實際的工程背景提出的,更加符合社會需要。這使得課題不再空洞、單一,學生也更加感興趣,從而能夠更好地投入進來。
2.指導方式改革創新。學校與企業各有一名人員擔當學生的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從以前單一的學校老師指導,轉變為雙方共同指導。學生不僅可以從校內老師處得到指導提升知識,更能從企業單位收獲更好的資源和技術指導,并且學會如何待人處事,如何進行團隊協作等。在雙方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的個人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3.管理方式更加嚴格。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模式有著更加嚴格的管理方式,注重學生的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校企雙方更加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有著新的考勤制度,在雙方的共同監督下,可以杜絕學生的抄襲現象,且可以保證學生的畢業設計保質保量地完成。
4.評價方式更加綜合。在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的模式下,對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評價采用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審核評判,將企業老師的評價和學生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時表現與學校指導老師和學校其他老師的評價相結合,使得評價模式更加合理化、綜合化,更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表現。
三、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的培養方法
(一)教學課程的改革
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普遍存在上手慢、學習課程知識與企業單位要求的知識技術存在差距較大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學生畢業設計水平,首先要先提高大一至大三期間的教學內容與畢業設計所需要的知識技術的聯系。就目前對于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安排分析,大三時期的專業課知識缺少針對性,大多數停留在理論討論層面,并沒有針對實際的工程問題分析,且內容重復部分過多,存在多門課程重復某一部分知識多次的情況。此外對于國內設計單位常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的課程過少。因此,我們首先應當對學校的課程安排進行調整,加強課程的實踐性與創新性以及對常用設計計算軟件的學習和應用;考查學生綜合素質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提前培養學生獨立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著手畢業設計時,更好地選題開題及理解畢業設計題目,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在畢業設計上,從而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二)過程管理
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對于每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學習過程。[6]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進入到畢業設計當中,我校決定在大四上學期末,對每個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并且在寒假前組織全體師生召開本科生畢業設計動員會。動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講解畢業設計的具體步驟及時間要求,讓學生對畢業設計有個初步的認識。并且布置給學生在寒假期間的具體工作任務,以方便學生開學后的畢業設計順利進行。
1.選題和開題
土木工程畢業設計選題和開題工作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第一步。[7]選題是否有科學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是決定畢業設計是否具有創新性的前提條件,直接關系到整個畢業設計的質量高低。[8]因此,對于提高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質量,選題應當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及專業培養目標,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在確定畢業設計題目時,應當根據學生、教師、基地指導老師三方面的意見、綜合考慮。具體做法如下:在大四寒假期間要求學生多查資料,考慮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問題。開學后,選擇自己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與老師商討畢業設計題目。由指導老師聯系基地的相關負責人作為學生的基地指導老師,并商討題目。學生前往基地與基地老師商討。最終經由三方的共同商討,使得選題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社會需要,學生更加感興趣。
2.過程監督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時間一般持續一學期,約為18周,相較于本科學生,畢業設計有著充足的時間來完成,根據我校對于本科生畢業設計情況的考察,大部分學生存在著前期無從下手,進展緩慢的問題。后期又受其他諸多因素影響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畢業設計當中,從而使得有效的畢業設計時間大大縮減。[9]此外,由于校內指導老師并不能時刻監督學生的畢業設計情況,一些缺乏自主性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畢業設計進展緩慢,且都會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甚至出現后期抄襲他人所做類似的畢業設計成果,倉促完成的情況。這樣使得畢業設計的質量大大降低,畢業設計錯誤百出。基于這樣的普遍情況,急需完善監督管理體制,方法如下:endprint
(1)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制定詳細的任務計劃,在畢業設計進行中,除特殊情況之外,嚴格按照任務計劃進行,每進行下一階段要和校內外老師檢驗上一階段任務切實完成后方可進行,對于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應給予批評,并且記錄,作為最后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判參考。
(2)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每天提交一篇日記,日記內容主要為當天所完成的內容,收獲的知識,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如何解決。
(3)規定校內老師及實踐基地老師一周對學生面對面指導的次數,并且查看學生的發展進度和學生記錄的日記,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討論解決,并且要有相關記錄。
(4)學校在中后期進行隨機抽查,檢查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及查重率,以確定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是否合理和學生是否有抄襲現象。
(三)審核與評判標準的改革
在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模式下,原有的審核評判標準將不再適用,需要對原有的評判標準進行改革,新的審核評判標準如下:
1.畢業設計完成后,學生的畢業設計應當先結合校內指導教師和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的自評階段對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進行審核。校內指導老師審核可以根據學生的記錄日記情況,每周匯報情況,畢業設計積極性,畢業設計內容,質量等因素進行參考打分。實踐基地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主動性,畢業設計是否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等因素進行審核。此外,自評階段結束后,由指導老師將學生畢業設計上交于學院,再由學院隨機分配給其他指導老師進行審核,最終學生的審核成績有這三方審核成績按一定的百分比進行計算得出,保證如實反映學生的畢業設計完成情況。
2.成立專業答辯委員會下設答辯小組,每組指定答辯負責人,畢業答辯由公開答辯和小組答辯組成。[10]學院隨機一定比例學生進行公開答辯,其他學生隨機分組進行小組答辯,要求所有同學必須參加,畢業答辯由學生親自對所做畢業設計進行講解,由答辯老師對學生所做畢業設計內容、質量及學生答辯表現進行打分,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
最終,學生的畢業設計審核成績由這兩部分組成,若最終學生畢業設計成績低于某一標準,質量不合格,則給予退回,讓學生進行修改或重寫補充,要以嚴格的標準要求,保證本科生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設計。
四、結論
我校以校企合作為中心,結合產學研的教學理念的畢業設計創新實踐基地新模式,將學校與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校內指導老師和實踐基地指導老師的雙重指導下,吸收校企雙方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產生“1+1>2”的效應;以新的培養,管理,審核模式,培養出更加符合目前社會土木工程需要的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新世紀人才,從而形成校企互利雙贏的局面,符合國家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要求,并建立了培養本科生的新型模式。
[ 參 考 文 獻 ]
[1] 馬英. 畢業設計(論文)——校企合作模式芻議[J]. 職業教育研究, 2011(S1):136-137.
[2] 查文煒,葛友華,劉平成,倪文龍.基于產學研機制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3):28-29.
[3] 洪寧,顏暉,陸慧娟,等.應用型院校的畢業設計到底應該如何加強[J].計算機教育,2009(3):71-76.
[4] 楊立軍,何志鵑.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建筑,2007(4):214-215.
[5] 鄧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2):26-27.
[6] 童樂為,羅烈,劉沈如,顧浩聲.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創新體系建設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11-114.
[7] 何杰,謝群丹.淺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設置[J].中國建設教育,2006(10):78-80.
[8] 張瑛潔,張海豐,孫旭輝,張蘭河.提高應化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3(4):97-99.
[9] 蔣冬清.關于獨立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思考[J].科技風,2014(20):234.
[10] 肖琦,屈成忠,劉春城.基于適應社會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思考[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Z1):162-165.
[責任編輯:劉鳳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