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開發的必要性,針對課程開發沒有統一的方向、開發效率不高、不能有效銜接等問題,提出中高職院校開設有關物流管理專業銜接課程、制定課程銜接要求和標準、加強政府干預和監管、將中高職院校師資列入考察范圍等措施,從而促進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 中高職教育銜接? 課程開發?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067-02
當今時代,物流產業發展迅速,信息技術得到極大推廣,倉儲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開始將原有的獨立的各個物流環節有效地集中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倉儲物流服務的要求,同時也使得倉儲物流的管理更加自動化、高效化和即時化。這也對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高職基礎技能和知識教育作為出發點,課程之間不能有效對接,在工作實踐和過程中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做好專業教育銜接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一、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一)物流管理在我國的發展仍有很多問題。我國物流產業下的倉儲管理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企業內部物流管理模式下的倉儲管理還沒有引起重視;傳統儲運企業在向現代物流轉型時,現在的倉儲、運輸、配送、包裝、流通加工等業務都是物流服務的組成部分,而且現有的業務優勢同樣是開展物流服務時依托的特色;在物流各個部門即物流系統的物流結點中,不管是傳統的倉庫還是現代流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能中心,倉庫的信息化與流程重組是重中之重。這對于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如果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院校仍然故步自封,沉溺于原有的知識能力與素養,不愿做深入研究與調查,最終結果也只會遭到社會的淘汰。因此,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十分有必要。
(二)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不能將所學完全投入應用。我國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師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積累。因此,學生對于實踐的把握并沒有完全合格。這樣在投入工作崗位后,對于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應用并不能使人滿意,并且在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顯示出不足。學生畢業后如果不能將所學完全投入到應用,最終將會成為社會問題的一大癥結。另外,中高職教育院校生源質量具有很大差異,再加上學校教育機制的不完善,在眾多不利條件的影響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并不能夠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樣就更需要中高職教育院校加大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的重視與開發。
(三)我國物流經濟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我國作為人口和經濟大國,物流經濟發展前景良好。物流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則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及勞動力投入。但是,物流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勞動力的身體素質和承受能力要求都很高,中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年齡還不大,難以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這就造成了一線工作人員的離職率比較高,容易引發個人與公司、公司與社會之間的矛盾。
此外,很多人對于物流管理工作帶有一定的歧視,認為這是一份費力又不能掙大錢的工作,導致報考這個專業的人員較少,而且與社會的大量需求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中高職教育院校應促進專業銜接課程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招生困難的同時提供就業后勤保障。
二、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關于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沒有統一的方向。首先,物流管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提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形勢下,傳統的純理論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包括淘寶等網上購物軟件的使用越來越普及,我國物流網的逐漸完善就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這時應避免急于求成,中高職教育應根據物流行業需求培養中高職銜接人才。其次,我國眾多中高職院校在課程開展、人才培訓標準以及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對于該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和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各個院校之間差異越大,專業教育銜接的開發難度就越大。再加上院校數量的龐大,這對于各個學校之間的合作的展開是很大的阻力。
(二)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效率不高。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率不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所開設的課程雖多,但大多相同相似,根據調查顯示,該專業課程理論知識重復率高達一半以上,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相互包含,對于該專業課程的開發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由于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資源和基礎切設施,這導致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專業課程銜接面臨不少困難。
另外,物流管理專業知識、教材對于社會變化的反應遲鈍,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節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和偏差,不能及時創新,將社會變化及時引入課本和課堂,給專業人才帶來第一手知識,這也是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率不高的原因。
(三)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課程不能有效銜接。中高職院校教育并非單純的職業技能培養,也包括一定的文化素養教育,有人覺得簡單,也有人覺得困難。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影響下,繼續深入學習,課程無縫銜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此外,個人的追求不同。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有相當一部分人并沒有打算繼續學習,接受初步職業技能培養后更傾向于投入社會,投入工作領域。
三、我國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開發的策略
(一)中高職院校開設有關物流管理專業銜接課程。從實際出發,根據中高職院校教育的現實情況,調整發展戰略以及課程結構,改變現實教育狀況中的不足。在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逐步提高文化基礎課程所占的比例,逐漸形成職業技能和文化基礎均衡發展的局面。
從學生本身實際情況出發,調整課程安排,由表及里,由淺及深,層層剖析,逐步深入,構建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制度體系。同時,在注重技能培養的同時,深入實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能力,為日后社會工作提供更優質的勞動人員。
(二)為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院校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制定要求和標準。由于畢業生初入社會投身崗位時不能完全適應,并且工作能力差距很大,這些缺陷使得工作開展起來有一定的麻煩。因此,中高職院校有必要為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的開發制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比如,學校與企業、公司達成合作,為在校學生安排實習、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前了解、適應崗位要求。同時,針對部分中高職院校的教材內容質量差,且重復率高、內容繁雜、水平不一等狀況,必須采取強力措施,加強各學校之間的交流聯合,選擇優質教育資源,為將來專業課程的銜接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加強政府干預,強化對中高職院校課程銜接工作的監管。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大力提倡與推進職業教育,著力提升我國從業者的整體職業素養與工作技能,實為當下之必然。這種由上至下的觀念洗禮、政策推進和資源投入,必將促進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我國各地政府發展情況具有差異性,因此各地在監管和指導中高職院校過程中也呈現出多重形態,這也導致各地中高職院校標準不統一,加大了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院校教育專業課程銜接的難度。
要改變這一局面,各地政府在開展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各地政府工作的溝通,協商并制定統一方法和措施,以縮小各地中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差距,減少各地中高職院校課程銜接工作的難度。
(四)將中高職院校師資列入考察范圍。目前,我國中高職院校師資力量雖不可小覷,但在具體教育實踐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年齡普遍老化,在實踐中不能及時獲取社會最為先進、敏感的變化,沉溺于固化的教學方法,不能及時創新,不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引入新的師資力量,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相互借鑒,為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使學生不再感到課堂的枯燥。也就是說,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而不能總是一成不變。
我國物流管理業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現實生活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加強專業人才職業技能教育,促進中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銜接工作的開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作用。但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隨著我國物流管理經濟的逐步發展,專業課程銜接工作必須做到合理的課程安排,達成校企合作,加強政府監管,等等。
【參考文獻】
[1]唐臣,蒙振海,湯洪宇,等.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路徑探索[J].林區教學,2018(1)
[2]姜萍,鄧小樂.試論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3)
[3]張夢瑤.淺析物流專業開展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J].江蘇教育研究,2016(Z6)
[4]黃芬.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探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20)
[5]康瑩.淺談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J].中國市場,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