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生 孫琴
【摘 要】本文論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即四級網絡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系統,具有信息收集、處理、管理、發布功能的互聯網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平臺,互聯網學生心理危機監控和預警系統,以及面向學生、面向教師、面向家長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系統等的構建。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 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120-02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個體遭遇重大創傷或挫折時無法通過舊資源解決心理問題和平復心理失衡的境況時,可能會造成嚴重情緒障礙甚至是自殺自殘等情況,需要給予其外界的技術支持來緩解內心沖擊,幫助其渡過特殊的危機時期,從而恢復平和的心理狀況的干預技術。在信息網絡不斷發展的時代,傳統的心理危機干預的形式與內容已不能滿足高職學生對心理危機干預信息掌握和危機情況處理的全面、高效、快速的需求。高職院校構建“互聯網+”下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迫切要求。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應包含人員分工網絡、互聯網信息平臺、心理監控和預警系統以及危機干預體系運行的培訓和維護等。
一、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系統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系統有四級,一級網絡為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以學院主管領導為小組組長,從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并在具體工作中調度資源以及協調校內外各種資源配置。以學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為主要組員,負責制定工作任務,指導及協助處理心理危機預防、維護、管理、分析、監控等工作。同時學校信網中心、校團委、醫務所、后勤處保衛科負責人作為協同組員,負責心理危機系統中學校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學校監控系統的調度、應急醫療救助等工作。二級網絡為系部心理健康工作站,以各系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書記擔任站長,各系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為副站長,負責指導各系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順利開展。各系的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工作站成員,實時關注班級心理危機情況。三級網絡為院心理協會成員、系部心理工作站學生志愿者、各班心理委員組成的朋輩心理互助組。四級網絡為各學生宿舍舍長,作為學生群體的基礎抓手,能夠及時感知和匯報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情況。
二、互聯網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平臺
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形成后要加強各級網絡的組織聯系,通過電話、短信、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工具確保各級網絡發揮效力。在“互聯網+”背景下更要注重信息的準確性、安全性和時效性,因此建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平臺是新時代的趨向,是發揮心理危機干預作用的有效手段?;ヂ摼W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平臺需要具備的基本功能有:
(一)信息收集功能
建立在校學生心理檔案數據庫,收集學生人口學變量包括其緊急聯系人和聯系方式以便后續工作開展,制定和施測新生心理普查量表及各年級學生心理自測量表,重視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提出的問題和發表的見解并及時回復。
(二)信息處理功能
及時分析學生心理測試結果,互聯網心理危機干預平臺對心理測試結果異常的情況及時報告給心理中心管理人員并提供心理測量結果的分析報告,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三)信息管理功能
心理危機可能為突發性事件,需要在任何時候甚至多年以后都能及時地查找出心理危機人員的心理檔案信息。因此,心理信息管理要求具有保密性、及時性、長效性,即心理檔案屬于學生個人隱私,不可公之于眾,只能由具有操作權限的心理中心專業管理人員保管和查看。
(四)信息發布功能
結合學校的網絡宣傳平臺,如易班、微校園、心理中心網站等互聯網形式發布和更新心理知識文章、圖片、視頻、慕課等,讓學生在電腦端、手機端都能及時吸取心理營養,全面鋪開心理健康在線教育。公布學校心理咨詢室可預約咨詢的時間,讓有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及時查看并提前預約老師。
三、互聯網學生心理危機監控和預警系統
首先,開放學?;ヂ摼W心理危機咨詢渠道和溝通平臺,可以通過建立心理中心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熱線等方式加強心理指導人員與學生的聯系。通過與學生或學生家長的溝通以及QQ空間、微信朋友圈的心情發布等掌握學生實時變化的心理信息。由于新媒體的可匿名性,一些不愿透露個人信息的學生在與人交流中得到了安全感,有利于其真情傾訴,暴露具有隱蔽性的潛在心理危機問題。在覺察到有心理危機問題傾向的學生咨詢時應及時聯系,開展后期干預工作。
其次,加強朋輩心理人員的心理知識指導,重視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三級四級心理網絡收集到的異常信息,特別是班級心理委員在班級上和宿舍舍長在宿舍中發現的學生異常表現都應及時報告給心理專項負責的指導老師。開展學生朋輩輔導知識技能培訓和學生團體輔導,增強學生心理網絡抓手的凝聚力和感知力。
再次,學校監控系統是良好的心理危機監控渠道,心理危機的發生往往包含著外界誘因和前期表現。例如學生之間的打架斗毆、半夜三更單獨外出或在危險地帶徘徊活動、有自殘行為或傷害他人的表現等。當學院保衛科、衛生所人員發現類似情況時應能夠及時進行危機預警。
最后,發現高危人員后,及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各方協調把控。學生家長、校方、醫院等協作,為確保其生命安全,讓有危險狀況的學生處于24小時有人監控狀態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記錄干預過程。干預完成后要及時評估干預有效性,密切跟進其心理危機恢復情況,做好心理檔案的跟蹤記錄,以防心理危機復發。
四、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系統
(一)面向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
面向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包括課堂教育、線上教育、課外教育等。首先是課堂教育,主要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量、教師授課質量進行不斷調整、創新,開設學生喜歡的課堂。其次是線上教育,“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都開展了線上教育,心理危機干預類知識可以通過慕課、微課、線上選修課、閱讀電子書籍期刊、看視頻講座等多形式實現。最后是課外教育,包括開設講座、培訓班、特色活動等線下實體教育形式與心理健康網站、易班網站、微信公眾號推送小知識等線上教育形式相結合,傳授心理調節方法,提高學生對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解,做到早知道、早認識、早預防。
在面向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中,應注重對學生特殊群體的重點關注,如貧困生、生理缺陷學生、學習困難生、心理普查測驗結果異常學生等,應及時給予其所需幫助。例如貧困生可能因為家庭困難在與同學相處中產生自卑心理,造成人際交往障礙引起的諸多不適;生理缺陷學生內心體驗敏感,不敢也不善于表達自我情緒,不愿意主動結交朋友而感到孤獨抑郁;心理普查測驗結果異常學生可能剛遭受家庭變故、人生重大挫折、處在人生低潮期等應激創傷。如果能在心理危機萌發前期及時發現,恰當干預,就能更容易地幫助其走出困境,解開心結。
(二)面向教師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
面向心理四級網絡系統人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班,以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深化其對心理危機干預的認識,了解在校遇到心理危機事件應當如何正確應對和妥善解決問題。加強學校與醫院間聯系,共同建設心理危機干預綠色通道,在遇到心理危機事件時能開啟醫校聯動系統,快速高效地應對危機事件的發生并及時妥善處理。以網絡小故事、心理學案例、健康小知識等搶占學生碎片化時間,吸引學生課余時間的關注。利用“互聯網+”思維,提高網絡教學水平,借用網絡資源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三)面向家長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
實時更新心理健康網站知識推送及學生近期心理狀況概要等不屬于隱私的心理內容;設置家長開放日,歡迎家長到學校與子女共同學習心理知識,能夠促進家庭成員和諧相處,給予學生家庭溫暖和家人關注;鼓勵學生家長學習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幫助其準確識別心理危機,預防心理危機,協同處理心理危機。開通家長實名認證功能,建立家校聯動綠色通道,有利于心理工作者不斷收集和更新學生校外生活信息,掌握學生心理活動最新動態。
總之,構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需要從思想政治高度予以重視;需要從高新科技、網絡性能、互聯網平臺提供技術支持;需要落實各方責任和具體任務予以人員配備保障;需要學校各方共同努力,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收獲實效。
【參考文獻】
[1]董楠.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舉措與效果分析[J].吉林教育,2018(Z1)
[2]吳亞子.近年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的進展及存在問題[J].教育評論,2015(7)
[3]甘霖.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的優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10)
[4]David Carroll,Derick Frew,Alison Smith,et al.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risis Intervention Servic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199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