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靜泉
【摘 要】本文立足廣西地域性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視閾論述繪本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出在繪本設計教學中應注重擴寬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模式、創新實踐路徑,以此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設計人才,為提升廣西基礎教育水平、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推進特色課程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 繪本設計? 教學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168-02
繪本設計課程屬于藝術設計范疇的創新實踐類課程,近年來在國內各藝術設計類高等院校逐步開設起來,發展時間較短。目前授課內容略顯單一,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廣西高等院校繪本設計課程應立足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在教授學生繪本設計基礎理論和技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和少數民族文化意識,為創新廣西民族文化傳承的特色課程提供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一、國內外發展現狀
目前,國外藝術類高等院校開設繪本專業、繪本設計課程已經有著比較成熟的教學設置。特別是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的繪本專業,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繪本設計人才,出版有《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完全教程》。美國羅得島設計學院繪本專業在繪本行業的創作設計也一直受到好評。加州藝術學院的繪本設計課程被稱為“高級生活繪圖課”,平面設計專業及動畫專業的學生可以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讀圖時代的來臨,我國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院校開設繪本設計課程,其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有著重要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課程的繪本設計課程主要在各藝術院校的視覺傳達專業、插畫專業及動畫專業中開設。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信息設計學部,以繪本創作工作室為依托,以項目促進教學實踐。長江藝術學院的插圖藝術專業開設有兒童繪本課程。繪本設計課程在廣西開設較晚,主要在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插畫專業開設和廣西師范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開設。由此可見,以高等教育為主體的圍繞創作與制作繪本設計的教學實證研究和課程改革研究有待加強。
二、改革背景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通過國民教育、民間傳承、禮儀規范、政策引導和輿論宣傳、文藝創作等各個方面,傳承中華文化基因。”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弘揚和保護廣西的少數民族文化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繪本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迄今為止,盡管國外有許多關于本國傳統民族文化為內容的繪本,甚至被大量引入中國,但在我國以民族文化特別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為內容的繪本創作甚少。地方高校的美術類師范教育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當地少數民族特色,創作設計出適合中國國民教育,開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與傳承的地方特色的本土化原創繪本已經成為繪本設計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視閾下繪本設計課程的改革措施
(一)擴寬課程內容。繪本設計課程的要求是讓學生掌握繪本故事的構架能力、風格與造型的設計能力、鏡頭組織和設計能力、色彩搭配、色彩與文字的綜合表現力以及綜合整體協調能力。要解決這些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通過案例分析和設計制作一個完整的繪本來解決。
首先,教師讓學生從網絡、書籍和采訪等多種渠道中對廣西各民族文化有一個相對深入的了解。其次,將文獻資料整合歸納,挖掘出具有廣西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源,如銅鼓、繡球、壯錦、花山壁畫,等等。這些特色事物的造型與紋樣和現代藝術設計相結合,在加強學生民族文化意識同時亦能達到繪本設計課程培養學生文字與圖形的轉換能力、創新能力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整個繪本設計的故事構架應圍繞廣西少數民族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展開,從傳承與發展的視角將廣西少數民族故事融合當代流行語匯、當代審美特征重新設計編排,舊為新用,起到文化傳導的作用。首先,以教師教導為主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國民族文化題材繪本的類型、創作方法,給予學生設計繪本插圖以借鑒。如熊亮的《繪本中國系列》以年畫的風格創作了中國傳統民間神話故事《灶王爺》,以水墨畫的特征寫意留白的手法表現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年”。其次,目前市場上每年更新的具有典型風格特點和表現手法的中國民族文化優秀繪本可以作為案例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分析。最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作繪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豐富的畫面效果創作出符合中小學、幼兒教育及中國繪本市場需求的廣西少數民族題材繪本設計作品,從而起到貫通國民教育、傳承與保護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作用。
(二)豐富教學模式。繪本設計課程是一門綜合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設計課程,它需要運用到教育學、美學、設計藝術學和文學等多學科相關知識,體現出這門課程的多學科交叉貫通的特點。這要求教師針對此特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第一,將傳統的講授法和討論法相結合。講授法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對于繪本設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特別是重難點知識,可以運用講授法讓學生宏觀地把握和理解知識點。討論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如討論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情節內容可以加深他們對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對個別知識點找尋相關案例,分組討論進行解析可考查學生對此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第二,主題教學法貫穿課程始終,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題貫穿整個課程。從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文字、圖片資料入手,并進行提煉、解析、再造。整合編輯以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學內容,同時設計創作具備濃郁少數民族風情的插圖。創作一本完整的繪本工作量較大,在60個學時的課程中可以采取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課程開始之初,學生可以自主收集資料,小組展開討論,共同決定情節內容及角色、場景設定等。以任務驅動法將具體任務如分鏡、線稿、色稿、排版等具體環節分配到單個學生實施完成,既能讓每個學生在課程中得到實踐練習,也能提高他們團隊合作的責任心,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學生合作與溝通的能力。
第三,教師改革考核評價,反思僅通過平時出勤率、作業量化平時成績的不足之處,反思平時作業與結課作業分開評定導致最終作品準備時間與投入精力不足的缺點,改革考核作品的內容:整門課程完成一個主題,創作一件作品,同時結合師生線上線下答疑互動的內容與次數,考核評定由量向質轉化,真正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情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可以更好地解決當前繪本設計課程所面臨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的瓶頸制約,進一步優化繪本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同時為其他設計實踐類課程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借鑒。
(三)實踐路徑與時俱進。繪本設計課程教學對本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視閾的繪本設計課程改革往往具備民族性特征,這也容易使學生創作的作品缺失時代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設計創作作品的過程中要注意作品與當下的時代精神、市場需求相結合。例如,在人物造型上因受歐美、日韓的繪畫影響,動漫人物形象深刻影響著中國的青少年兒童,在繪本的整體風格和角色設定上雖不必一味地迎合,但也可以嘗試運用當下流行的動漫風格來創作設計作品。由于人們對繪本閱讀意識的提高,購買意愿隨之增加,高成本的立體繪本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指導學生創作設計出帶有機關、互動性強的立體繪本或概念繪本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同時,將繪本設計課程的內容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相結合,做到以學競賽,以賽促學,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責任感。如在繪本設計課程中,有學生集中本班同學創作設計的所有實體繪本,成立了“可移動的繪本館”,到南寧市部分幼兒園、創意市集、培訓中心推廣。同年申請了2015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省級項目《兒童繪本閱讀館的成立與推廣》,取得不錯的成效。同項目的組員在2017年申請省級項目《互聯網時代下“微繪本”的設計與推廣》,將部分本專業優秀繪本制作成電子繪本,后續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進一步設計制作成更便捷、更符合讀圖時代快速閱讀需求的“微繪本”APP平臺。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提升學生的自信和社會責任感,最終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也為廣西美術設計特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為廣西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應用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