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內心真實情感,讓他們寄情于作文。要想流露最真實的情感,學生首先要放下心中的負擔,將作文視為自己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徑,而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其次在迸發情感之后,學生應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才能將這些情感完全地表達出來,這樣文章才顯得更有個性,更加有感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真實情感;習作教學;個性化
一、 引言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寫作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訴真情,不說假大空的套話。新課標對小學習作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水平。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善于抒發自己的情感,用心寫作文是教師們時刻關注的問題。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兩點教學經驗。
二、 放下心中負擔,流露真實情感
學生寫作的目的在于表達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觀點看法,是對自我認知的反饋,這是學生正常的生活需求。學生借助作文來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獲得內心上的愉悅,就好似當人們心情煩惱的時候,喜歡尋找他人來傾訴。因此作文是表達孩子內心世界的重要平臺,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責任在于幫助學生卸下心理包袱,盡情地體驗社會生活,將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傾訴寄托于文章。
首先,作文要想融入更多真實的情感,學生必須要盡情體驗生活。作文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寫作中,教師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完成某個題目而布置課下觀察任務,這樣會使習作教學變得被動無趣。比如在寫日出景色的時候,教師會布置學生專門利用某一天早上的時間去觀察太陽升起的過程,這樣的做法并不會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反而會讓學生負擔加重。以“日出”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在班級上播放專業攝影師拍攝的日出畫面,讓學生們欣賞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日出的興趣。而后教師告訴學生每天日出的大概時間,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早起看一下。當然如果學生對日出不感興趣,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自然景觀來觀察,最后再進行寫作。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待到學生感情積載滿之后,便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文中。其次,享受閱讀的過程。作文水平的提高貴在平時的積累,但教師不能將讀書變得過于功利化,要求學生在閱讀幾本書之后成績會立刻得到提高。班級內部可以設立圖書角,鼓勵大家將自己收藏的優秀書籍放在圖書角中,相互分享,互相交流讀后感,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寫作是學生抒發情感的需求,因此學生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別人。現在很多老師都要求學生在作文中必須蘊含某種思想,作文要有鮮明的主題,這無形中為學生寫作套上了枷鎖,使學生寫作的目的越來越迷茫。在教師這樣的要求下,也就出現了為了迎合教師的喜好,而不愿意寫真話,甚至是不敢寫真話。
三、 寄真情于習作,彰顯文章個性
新課標要求學生作文中要表達出真摯的感情,表達出自己對社會生活、自然景觀、人生獨特的見解和最真實的感受。只有將情感寄托于作文中,才能寫出一篇篇激動人心的文章。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還不豐富,作文的主題也不應設的過高,在該教學案例中,筆者以感受母愛為作文教學的主題,圍繞該主題通過課前引入、課堂討論等環節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并鼓勵學生將這些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情感體驗很淺是學生在寫作中普遍面臨的問題,在談及到親情話題的時候,許多學生經常選擇雨中送傘、雨中就醫等陳舊的話題,不可否認這些場景可能學生確實面臨過,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些場景都是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獲得的,或者是父母教給學生的。由此可見,體驗缺失是學生情感無法融入作文的關鍵因素,也是作文教學需要關注的重點。
在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寫作中。課前導入階段,教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了關于母親和子女的課件內容,并且配上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讓學生了解音樂歌詞。這是以學生熟悉的歌曲導入了課程,為整個課堂教學創設了情境,喚醒了學生對自己母親的記憶,讓學生知道媽媽的變化:母親真的老了,我們應該贍她。當學生對母愛已經有了初步了解的時候,教師開始了新課講解,向學生展示了《媽媽再愛我一次》的片段,并且讓孩子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當下大雨,母親找不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她出現了怎樣的表現?(2)當看到奄奄一息的兒子時,母親又是怎樣的心情?(3)你覺得影片中的媽媽對兒子是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在回答以上三個問題的同時,內心也在回憶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情感,讓他們了解到媽媽對兒子的喜愛是通過何種方式表現出來。
緊接著,教師讓學生欣賞了三篇關于描寫母愛的范文,并且讓他們仔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母親對兒子的喜愛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2)作者采用了何種描繪人物的手法?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學生明白了母愛是表現在每個小細節中,并不一定是某個轟轟烈烈的事跡。最后教師組織大家討論,鼓勵每位同學都說出目前為自己做過的某個小事,或者是自己在哪些小細節中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通過大家的相互交流討論,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同時也喚醒了內心的情感,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大家討論完畢之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現在內心的真實感受用文章表達出來,要求表達真實、抒發真實情感即可。
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了課前導入、范文分析、課堂交流三個環節,先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對母愛有所了解,而后又讓學生掌握了描寫人物的具體手法,明白了母愛是滲透于每個小細節中,而自己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小細節。最后通過課堂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們相互分享自己對母愛的觀點,通過分享交流讓學生感受母愛的無私,迸發出內心的情感,進而可以更好地寫作。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文只有融入了真實的情感,才能顯得內容更加真實生動,這篇作文才是一篇優質的作文。作為語文老師,在小學習作課堂中應當引導學生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用文字來表現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事情,將情感寄托于文章之中。
參考文獻:
[1]司明卓.生活作文才能扣人心弦——淺談小學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積累方法[J].課外語文,2014(18).
[2]陳慶麗.練寫生活作文培養思維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4(04).
[3]于冬梅.寫作是生活的生命化——談作文與生活的關系[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
作者簡介:藍潔華,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