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穎??
摘要: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這是班主任展開工作的基礎。讓班主任工作有序地落實和開展,還需營造朋友般的平等和諧的關系。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給予;責任;寬容;分享
班主任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建筑師。班主任工作是對學生身心施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感化。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讓學生在學校有“家”的感覺,在班主任身上感覺到父母般的慈愛和嚴厲,這是我的工作思路。
一、 愛是給予,從心靈上撫慰每一個孩子
處于職業院校學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想趨于成人發展的階段,比較感性,情感體驗較單一,思維方法不穩定。特別是剛剛邁進職業學校大門的孩子,心理落差大,他們消極,“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嚴重。這時班主任不能任之、放之,一支思想不統一的隊伍如同一盤散沙。要耐心的給予孩子幫助和鼓勵。不干涉,不強加,做一名好的傾聽者。
班級中單親家庭的孩子占不少數,他們的心靈上,愛是缺失的,失衡的。班主任要給予他們母親般的溫存,亦師亦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用愛溫暖他們的心,將孩子們拉回正軌。工作一開始,就要做好365天24小時熱線全開的準備,讓孩子們知道,何時需要我,我便出現在你身邊,做他們的思想領袖。住宿生永遠都是班主任的頭疼的事情之一,這些“山高皇帝遠”的“三不管”孩子,如何統一他們的思想,成為新學期工作的重點。每天例行到宿舍陪他們聊聊天,問問生活上遇到的難題,晚自習前陪他們跑跑步,利用這些邊角時間溝通情感,效果還不錯。和孩子們一起制定周末計劃,例如我的家鄉一日游,我的寢室我做主等活動,讓他們的職專生活沒有空白點,既杜絕了周末包宿上網的現象,還拉近了我與孩子們心的距離。孩子們習慣了我的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一種表白,給孩子們一個“家”的感覺。
二、 愛是責任,點亮一盞燈,指引前進的方向
每個人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責任,需要自己去擔當。命運的主人,班級的主人,都是孩子們。如果不努力發揮主人翁作用,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喪失自主、自立、自強的信心,失去了對集體的主人翁責任感。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事事責任到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打破常規,我把班級參照企業劃成幾個部門:一是行政部門:主要負責班級制度的制定、考核,每周例會、工作計劃的制定及大型活動的組織工作;二是辦公室:主要負責輔助各科科任教師工作,收作業,上課學生聽課情況,每月學習情況的反饋,成績統計等;三是財政部門:主要負責班級班費管理以及各種大型活動經費的計算;四是安全部門:主要負責班級安全管理及各種大型活動各種安全事宜;五是后勤部門:主要負責班級的衛生管理及各種校園大型活動的宣傳、輔助工作等。各部門設有部長一人,副部長一人,干事若干,每學期競選。工作細分后,每日孩子們到校之后,會立刻進入到工作狀態,班級工作輕松進行。活動結束我會對孩子們說:“你們未來是一個單位的新起之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爸媽的拐杖,是自己孩子的榜樣!我們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所以我的青春我做主!”這樣一個由每個孩子自主帶動的“家”,怎會不優秀,不溫暖。
三、 愛是寬容,在成長路上推動每一個孩子
身邊的老師經常抱怨,孩子們是如何的怪異,如何的無法溝通,殊不知,是我們在工作中遺失了寬容,錯過了那些可以心走近的瞬間。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級的孩子們愛學習,各方面都表現得出眾,但在教學工作中,他們總會出現一些“小插曲”,我們不能說這些有“小雀斑”的孩子沒有進步,不可愛,動輒就要同家長來次“會談”,這樣是否也傷害了孩子的心,關上了心與心的門。如果,我們先給予寬容,也許會是另一番天地。
當然寬容不等于無限的忽視和放縱,作為班主任還是要研究對策去糾正孩子們的不良習慣。例如遲到,請假的理由千奇百怪,如何解決這些“小雀斑”呢?我用一段時間細細整理、分類孩子們請假的理由,因“睡過頭”遲到的學生,每天給一個甜蜜的“人工鬧鐘”;“壞天氣”時就“生病”的孩子,每天給一個“天氣預報”并量身定做“健身計劃”;“家庭瑣事”多的學生,安排班級要務,幫助班主任處理班級事物,周例會總結并參與制定下周工作計劃。除此之外,制定班級的“請假扣分制度”,一個月一累計,對于榮登榜首的孩子,實行“勞動改造”,勞動的項目有固定分值,將扣除的分值清零,不清零的孩子不能參與優秀學生評比及大型活動。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遲到的現象明顯減少。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四、 愛是分享,撐起一把傘,帶來一片晴空
曾有人說過,不過分享的人注定是個孤獨者,失敗者。其實分享很簡單,它就是思想上的一種放松,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明白了分享的同時,就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對職業學校的孩子們來說,打開心靈,讓別人走近有點難。我曾經給孩子們組織了一次主題為《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自由討論會。一名后進的孩子同大家分享當下心情:“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有試過的生活,整天掛QQ,刷微博,逛淘寶,玩網游,干著80歲都能做的事情,我要青春干嘛?”這樣的說法,無疑在其他孩子的心理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片刻的沉寂后是一片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我們共鳴了,互勉了。孩子們吵嚷著,要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青春都在干嘛?我這樣回答:“我從現在開始還要繼續工作30年,每三年帶一屆班級,那么你們就是我青春的十分之一,就是我十分之一的全部。每天我的腳會把我帶到我們的家,每天我的心都會不由地掛著你們,今天有沒有收獲,過得開不開心。我們共同畫著五彩的記憶相冊,這就是我的青春,由38個小伙子組成的青春。”這段感悟感動了我的孩子們,他們給我熱烈的掌聲。從他們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我們的心又近了。正是有了分享這把利器,我和孩子們的職專生活變得更和諧了。
理解是基礎,信賴是關鍵,尊重是根本。我們就是孩子成長路上
的引導者,指路人。也許愛就在那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中傳遞,只要我們用真誠的心去灌溉身邊的這一棵棵幼小的樹苗,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變成參天大樹。
作者簡介:周日穎,講師,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旅順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