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幾年里,隨著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許多農村的成年人選擇離開家鄉外出到城市尋找工作,他們的孩子就留在農村跟著上一輩的老人們一起生活,這就是留守兒童。農村的教育本就很大程度落后于現代教育,他們接受的教育讓人擔心。本人在對留守學生小學語文作業問題分析中給出幾點相應的對策,希望能改善留守兒童的語文作業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語文作業;科學性
能夠把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拓展就是家庭作業。家庭作業既能夠很好地鞏固學生在課上學到的知識,這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方便老師通過對家庭作業的檢查以掌握學生對傳授知識的是否理解通透或是否存在不懂裝懂、理解錯誤的情況,更加能方便老師從批改作業得到的信息用于制訂教學計劃。然而留守兒童大多跟著老人們生活,沒人監督他們完成作業,甚至有時候他們還需要幫忙農務活沒時間完成家庭作業。所以留守兒童的家庭作業問題是非常迫在眉睫的。
一、 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
留守兒童的直接監護人都是上一輩的沒有怎么經歷過上學時期的老人,他們能夠照料小孩的起居和農務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幾乎沒有什么其他的精力去關心小孩們的學習情況,更別說監督他們學習,在他們課后不懂的時候給出指導或見解,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提前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的學生分層次地設計作業的內容和數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留守兒童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能力去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當然,有些學習優異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強,老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能夠激發他們潛能,讓他們能夠深入學習,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的作業。因此,設計一些難度系數不同的家庭寫作業供學生們選擇,盡量科學地規劃作業的內容和數量,即使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也不要放松,在學校督促他們學習。控制教學內容和進度跟學生們的接受情況在一個程度內,避免出現教學進程落后或者揠苗助長這些不利于學生接受學習的情況。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對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學可以只要求他們掌握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的主旨即可,而具有學習理解潛能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具體理解作者文中運用的特殊的動詞、形容詞等描寫父親背影時的不同和作用。
二、 作業應當生活化,以吸引學生們的興趣
由于留守兒童是在幾乎無人監管指導的情況下完成家庭作業的,所以老師布置下去的作業應當生活化、簡明化,讓學生在農村的特殊但有不同意義的環境下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解答出問題后的成就感。讓他們即使在進行繁重的勞務活后也都能輕松地利用生活中的經歷解答家庭作業。課堂教學不再是語文的全部內容,讓課內外的活動成為語文作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比如,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像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勞動時的見聞感受的作文,還可以讓學生課后在筆記本上抄錄一些雜志上的優秀文章,在長時間的積累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每天看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在新聞中發現語文的文字的嚴謹性,讓學生逐漸地認識到語文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或者讓他們在農村的田園里面觀察動物或者植物的生長,然后寫一篇描寫性的作文。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自己的父母現在在城市的生活,或者對未來的展望完成一篇作文。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能享受日常生活的平淡和觀察玩耍的樂趣,又能在學習上有所收獲、進步。而語文作業的完成也更加方便簡單。他們的學習興趣的高漲是學習效率提高的前提。
三、 建立學習幫扶小組,在團隊合作中學習進步
由于農村的地理條件優勢,許多留守兒童住處相近,平時生活玩耍也是在一起的,這樣建立一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聚在一起,相互幫助,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好的同學給其他一些同學適當的指導,這樣家庭作業的完成度會更上一層樓。非常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兒童沒有家長監督學習這個難題。還能加強學生們對學習知識的記憶程度,讓學習更加有效率。讓小學生們在和朋友玩耍的生活中,了解伙伴的重要性、感受友情不斷的牢固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跟朋友一起學習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式。
四、 評改作業時放寬要求,增強學習信心
語文作為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語文作業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批改時不能只一味地要求學生達到標準答案的要求,也應該適當認同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所得出的答案,讓他們以后能更加大膽地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活用思維。對于做得好的作業應當有適當的獎勵,比如畫一朵小紅花,在有些理解不對的地方畫一下橫線表明,盡量少使用鋼叉,對于盡力完成的作業也應當畫個笑臉以示鼓勵。讓孩子們完成作業后都有所期待,為了拿到更喜歡的獎勵而認真學習,從而提高了留守兒童的語文作業水平。讓兒童對家庭作業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認可度也有所增長。從而使他們能獨立自主積極的、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提高留守兒童語文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對于留守兒童的語文作業情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更是讓留守兒童完成語文作業的前提。老師不能只顧著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是要不斷地進行嘗試,完善作業的設計,做到合理分配,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能夠完成作業,同時也要增強作業趣味性。以小組的形式讓留守兒童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留守兒童的語文作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孟建青.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J].才智,2011,9(24):199-201.
[2]任相昀.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2,3(01):85-86.
作者簡介:
汪蘭梅,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縣鎖南民族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