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并且提高各種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與人才的培養。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做到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同時課堂也是師生思維溝通的一個過程。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學老師慢慢地改變了自身的教學觀念,響應號召不斷地提高、改進教學方式,并且幫助學生改變他們學習的思想,改變傳統的被動式的教學方式。但是盡管新課程改革的實現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由于初中生學習壓力大,課堂時間也有限,如何在有效的時間里摸索出高效的教學方法成為了難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
一、 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
從當前初中數學課堂的調查結果來看,仍有不少教師喜歡在課堂上掌控全局,完全由自己安排教學程序,絲毫不給予學生們自由發展的空間。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短時間讓學生們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并沒有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學生自身發展存在著局限。教學是教與學相互的過程,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能力的高低是判斷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學生自己掌握探究的方法,即使面對數學難題也不會感到恐懼,思維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而老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人才自身發展的需求,亟待改進。
二、 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最為嚴重的是學生與老師的教學活動和目標背道而馳,這樣會直接影響老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學生與老師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主要體現在:上課不聽講、課后作業不認真完成等等,直接導致學生從“不聽”“不做”變成了“聽不懂”“不會做”的現象。那么老師該如何改變這種學生與老師教學目標背道而馳的現象呢?這就需要老師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有理數》一課時,講到章節總結的時候,學生一聽肯定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上黑壓壓的一大片,自己毫無興趣。所以,老師可以把整章知識分為三大類,即“概念類”“法則類”“運算類”,在總結的時候給每組學生分配任務,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相應的知識,學生面對這種新穎的復習方式興趣高漲,總結復習還是由我們來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總結完后,由學生代表對全班同學進行講解,老師最后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進來,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比如在學習《二次根式》一章后,老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給學生鞏固知識,首先讓學生將自己覺得本章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寫出來,然后由組長統計出來,再將錯誤的題目寫在黑板上,由其他組來解答,如果解答出來加分,否則由出題組自答,通過挑戰錯誤題的游戲,不僅鞏固了學生的知識,課堂氣氛也得到了提高,教學效果也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 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其最基本的問題就在于從源頭上轉變觀念,設定更為合理的教學目標,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所要傳授的內容也應該按照學生的能力來嚴格把關,否則所學的課程內容過雜,將更加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方能提高思維能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改善。教師教學的目標要定位得更加全面、合理,以啟發學生的目的出發,方能略見成效。例如教師在一堂課當中明確教學目標為“平面直角坐標系”,想要讓學生掌握的能力也是關于象限的區分與點的識別,那么可以要求學生們先在草稿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隨后再啟發同學們觀察這兩條數軸將平面劃分成的四個區域有何特點。在學生們經過一番討論之后,再引入今天的學習目標,關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內容。如此一來,教師教學循序漸進,學生也耐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番簡單的探索,不僅主觀能動性得到加強,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學目標的明確,讓教師安排課程更加合理,而教學觀念的轉變,迫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提升綜合素質。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老師從自身開始改變,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改變學生印象中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此同時,除了老師的“洗心革面”之外,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也要進行約束,上課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路,課后認真做習題復習,這樣才能使成績有所提高。想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尹豫鄂.關于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學術期刊《課外閱讀:中旬》,2011(9).
[2]張希強.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J].學術期刊《神州(下旬刊)》,2011(9).
[3]史震南.淺議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學術期刊《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0).
作者簡介:
張冬梅,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