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習、辦公用品,在實驗教學中隨手易得,成本很低,利用它可以做很多的物理小實驗,效果不錯;這些小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既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物理小實驗;紙和紙杯;創新意識;物理興趣
實驗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培養過程,實驗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意識訓練和科學方法訓練的有效途徑。紙片和紙杯在生活中很常見,隨手可得,用它做實驗會給師生帶來很多方便,既經濟又易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用紙片和紙杯來做一些簡單有趣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下面列舉出一些用紙可以做的物理小實驗:
一、 紙杯燒水
找一紙杯,紙杯里倒些水,放到酒精燈或火爐上加熱,過一會兒水就會沸騰,而紙杯不會燒著。
物理知識:紙的著火點是183℃左右,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雖然火焰的溫度很高,但是紙吸收的熱量不斷地傳遞給水,通過熱傳遞水溫和紙杯的溫度始終相同,當溫度達到100℃時,溫度不再升高,吸收的熱使得水不斷汽化為水蒸氣。
二、 紙片托水
找一紙杯和一厚紙片,在紙杯里倒滿水,上面蓋上厚紙片,用手扶住紙片把杯子倒過來,小心的移開手,會發現紙片不會掉下來,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物理知識:大氣內部沿各個方向存在著壓強,大氣對紙片有向上的壓強,紙片受到大氣向上的壓力;杯口的面積大約是40平方厘米,大氣壓強約10萬帕,通過計算可知大氣對紙片向上的壓力約等于400牛,杯中的水重只有2牛左右,所以紙片不會掉不來。
三、 三色陀螺
把一白色圓形紙板分成三等分的扇形區,分別貼上紅、綠、藍三種色紙;用塑料瓶蓋和竹簽自制一個陀螺,上面安裝上圓形紙板。使陀螺快速旋轉起來,這時會看到紙板變成了白色或灰白色;如果取掉其中的一種色紙,再讓陀螺快速的旋轉,我們又會看到紙板變成其他的顏色。
物理知識:紅、綠、藍是色光的三原色,利用三原色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紅光和藍光重疊照在白屏上可得品紅色的光,紅光和綠光重疊照在白屏上可得黃光,綠光和藍光重疊照在白屏上可得青光,紅、綠、藍三原色重疊照在白屏上可得白光。
四、 小孔成像
在一紙杯底部鉆一小孔,杯子口部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紙杯底部對準一支點然的蠟燭,調整杯子和蠟燭的距離,塑料膜上就出現了蠟燭燭焰倒立的像。
物理知識: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物體上部射出的光進入小孔投射到光屏的下部,物體下部射出的光進入小孔投射到光屏的上部,形成倒立的實像。
五、 快速抽紙
把一張紙壓在學生的文具盒或其他物體下,慢慢拉動紙片,紙片同物體一起運動;迅速抽紙,會發現紙被抽出來了,文具盒靜止在原來的位置基本沒動。
物理知識:慢慢地拉紙片時,物體和紙片一起運動,因為物體和紙片間有靜摩擦力。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迅速抽紙,由于物體有慣性,紙片猛然運動起來,但紙上面的物體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不動。
六、 甩紙響炮
用一長方形硬皮紙,先沿短邊對折,折起來后,再沿著另一個方向對折起來,用手拉出最外兩層紙的角,用力甩下去,發出很大的響“炮”聲。
物理知識:發聲體的振動產生了聲音,用力甩紙炮時,內折的紙快速向外彈出,使它周圍的空氣振動起來,發出很大的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入人耳。
七、 口吹紙帶
手捏紙帶的一端,把紙帶放到嘴邊,用力從紙帶上方向前吹氣,紙帶就會向前飄起來。
物理知識:流體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紙帶上方空氣流動快,壓強小,紙帶下方空氣流動慢,壓強大,于是推動紙帶向上運動。
八、 巧做風車
找一較硬的正方形紙片,折出對角線,沿每條對角線的兩端剪開至三分之一處,將剪成的不相鄰的四個角拉在一起粘起來,中心鉆上小孔,穿入小鐵釘或小竹棍,插到小竹管中,這樣就做成一個小風車。用口吹一下或迎風走動,風車就會轉起來。
物理知識:風車的風葉固定的形狀特殊,可以使風在風葉表面往一個方向吹動,從而改變了經過的風的方向,給風一個轉向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風也給了風葉一個反方向的力,即風也給固定開口的風葉一個反作用力。而風葉又是固定在風車軸上的,所以風給風葉的力又通過固定的風葉轉化為風車的切應力,所以風車轉動。風力發電機就是靠風車帶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來工作的。
九、 做孔明燈
用很輕的竹篾或細鋼絲扎成較大的燈籠框架,用薄紙糊嚴,只在下面留一個口。用鐵絲在燈籠下方固定燃料或扎一團棉花,棉花上蘸上煤油,點燃棉花,過一會兒燈籠就會飛上高空。
物理知識:外界空氣的密度大約是1.2千克/立方米,燈籠內熱空氣的密度大約是0.6千克/立方米,熱空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燈籠中充滿熱空氣,當浮力大于燈籠本身的重力時,燈籠就會向上運動。
十、 承受壓力
取兩個相同的方木塊,保持兩者之間適當的距離,將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張紙擱置在兩個木塊之間,使其不脫落,然后在其上放上一小物塊,紙會發生形變并下落;然后將紙折成棱狀之后,再放在兩木塊之間,再將小物塊放上去,物塊不落,還可以再多放一些重物,重物依然可以在紙上不落下來。
物理知識:物體承受壓力與物體的形狀有關系,平時大家觀察到許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V形或U形的。
紙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品,生活中的許多其他物質都可以作為實驗材料,如蠟燭、礦泉水瓶、注射器等。只要教師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就可以開發出很多有趣的實驗。這些源自生產生活用品的實驗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實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操作和思考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整體分析及概括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董國璽,甘肅省白銀市,甘肅會寧縣桃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