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質課堂是學生學好化學的根本,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中心。應該抓好每一個教學環節,設計好師生互動和學生探究演練。
關鍵詞:高中化學;優質課堂;化學實驗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首先被列為教育改革的試點城市,而在高考中化學科目也從原來的理科生必考科目變成了選考科目。這一改革方案完全是從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出發的,也是完全依據教育過程的主體為學生。所以能否學好化學興趣很重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 設計詳細的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銜接階段。既要聯系初中化學基礎又要開展高中化學的新高度。要以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化學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也是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現象來解釋的。
優質課堂是學生學好化學的根本,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中心。教師設計一堂優質的化學堂課,需要從教學大綱、教材和學情實際為出發點,然后制定與之相符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知識應該理解,哪些知識應該掌握。在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練習,來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同時,知識技能訓練也是需要新舊知識的相輔相成完成的,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后學習作好鋪墊。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比如師生互動和學生探究演練過程。化學是一個魅力四射的學科,這源于化學理論是離不開化學實驗過程揭示出物質之間變化的實質。所以化學實驗是優質化學課堂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討論能力。在教學條件允許的環境下,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完成一些學生實驗,進而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 優質課堂教學知識
我們所使用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而教師面對的學生的層次是不同的,所以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因為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收不到有效的教學反饋的。因此需要化學教師因材施教,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并對教材的知識進行優質,設計一整套與學情相匹配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難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教師設計習題時要有梯度性的變化,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并且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優質課堂教學還應包括教師要設計教學語言和教學板書。教師語言要追求藝術美,既要精練豐富,又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營造課堂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重要輔助工具,板書能夠幫助教師表達教學順序和教學內容,使知識更加條理化,清晰化,板書也能體現出教學過程的重難點。優質的教學板書可以便于學生記筆記,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理解和鞏固知識。因此優質的教學板書對優質課堂教學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三、 依據學情設計教學情境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學情出發,高中化學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呈現的知識較多,沒有選修教材的規律性和原理性強,一般學生學習化學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學生只是覺得好奇新鮮沒見過而已,對于實驗背后隱藏的化學原理和實驗結論并沒有深入的思考,也沒能和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建立起聯系。所以就會導致學生不重視對知識的記憶、理解重要性,造成知識上的脫節。因此教師要有的放矢為學生創設更好的教學情境,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求知的動力,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例如,在原電池的實驗課上,教師要先演示鋅片和銅片與稀硫酸構成的原電池,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電流表的指針會發生偏轉。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化學現象產生的原理是什么。并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為了使學生對原電池知識理解掌握得更全面,教師也可在講解原電池的原理時引入物理閉合電路中電流的流動方向和電子的流動方向,這樣學生就會更好地吸收理解原本抽象的化學原理。同時還需設計對比實驗,可以用醋酸代替稀鹽酸,由學生小組研究完成實驗。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輔助性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和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完成實驗。化學學科知識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解題技巧清晰的呈現給學生,比如元素周期表的遞變規律,金屬與非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的守恒關系,化學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以及有機化學中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同分異構體的種類,教師都應讓學生理解并熟練運用。
化學課堂的優質化是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刻苦鉆研的,并且深入落實到化學課堂中去,才會知道效果如何。相信化學學科會成為每一個學生認知過程的奠基石。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化學課堂優質化必將深入到每一位化學教師的心中。
參考文獻:
[1]朱玉軍,孫秀麗,劉知新.化學教育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J].化學教育,2008(1):79-80.
[2]黃秀菁.1994~2003年《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刊載基金論文的統計分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5(4):482-484.
[3]夏祖學,劉長軍,閆麗萍,等.微波化學的應用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4,16(4):441-444.
[4]李建.中學化學教學.2004(4).
作者簡介:
章瑩瑩,中學一級,遼寧省大連市,大連中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