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慶
【摘要】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措施。本文緊密結合我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針對近幾年在高等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索。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 ?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改革項目(NO.10110T170013),項目名稱:應用技術型大學《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121-01
我校作為新時代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也需要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考核評價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探索、創新和實踐。高等數學作為我校理工科專業都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對后續學生專業課程的開設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其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中發現的問題
本人自2012年開始,連續多年承擔了我校理工科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涉及到香料香精學院、化工學院等不同院系的20多個教學班,600多人次。隨著學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主旨以及各專業學科建設的需要,對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多年來,通過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和總結,我校目前高等數學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內容局限性
作為應用型大學,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在重視基礎的前提下,適度淡化嚴格推理過程,削弱其運算技巧,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方法,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和運算能力即可。同時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應符合現代科技和信息對人才的要求,適時地引入現代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最前沿的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際案例。在這一點上,目前我校的多數理工科高等數學課程的講授內容都缺乏與時代同步的學科前言內容。
2.教學方法單一
我校目前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基本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相對較差。比如在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中,很多數學理論知識學生是掌握的,但是在競賽中不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順利的應用到實際建模中,因為缺乏動手能力,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創新。
3.考核方式不靈活
目前,我校理工科高等數學課程最終考核是“2+2+6”制度,即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試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期中和期末均以閉卷考試方式進行,最終成績大多以考試為主。這導致部分同學形成了為考試而學的目的去學習高等數學課程,同時也忽略了高等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實用性的興趣,也因此會出現學生為通過考試而作弊等現象。
4.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我校高等數學課程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基于我國基礎教育現狀以及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部分學生進入大學的開始階段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而高等數學課程前期的基礎學習很重要,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很容易在開學經過一段時間課程后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導致中途很難繼續學習,最終放棄課程學習。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是目前我校高等數學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的主要問題
針對以上我校高等數學教學目前所存在的各種現狀以及本次教學改革項目的開展,我們主要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高等數學課程的改革進行思考和研究:
1.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更新
我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學生需要學習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很多,而針對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學時是有限的。在學時一定的條件下,要求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古代與現代的知識背景做到了解,理論與應用的內容做到齊全,整個高等數學知識學深學透這是不可能的。我校工科高等數學采用的是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教材內容作為課程的內容體系。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課程設置的重要在于強調傳授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目標確定的條件下,我們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優化,教學內容應該與時俱進,體現課程的現時性、先進性和針對性。教學內容要以夠用、實用為基準,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刪除過難且繁瑣不適用和實用的部分。同時,內容上需要增加數學計算軟件的學習和使用。
2.課程的教學要求需要調整
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本科院校,要求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較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因此,針對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不應要求知識體系學習的完整性,更應注重以夠用為基準,降低對證明和計算的難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數學概念的理解、突出數學思想。對數學方法以及數學計算軟件的使用要加強實用性,以保證學生在專業上能夠將其作為工具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定積分是高等數學課程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要求學生掌握好最基本的積分方法,淡化運算技巧。重要的是要配置相應的定積分實際應用案例,通過對實際案例的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此外,以往“一張試卷考全校”的考核方式也要有所改變。調整的考核方式應更加注重實現各專業的內容區分化、模塊化,無論是平時成績還是卷面成績或其它考核方式都應建立與各專業需要相適應,有實效的高等數學考核方式。
3.課程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
作為課程的講授教師,我們通常容易覺得內容的減少和淺講會降低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所以為了追求講多講全,容易快馬加鞭式的教學。實踐下來,我們易于發現,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同時給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增加了更多的負擔和壓力。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該注重“精選精講”。將實用性的數學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了解并應用到專業技能問題上是最重要的。
另外,如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重要問題。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在整個教學方法上的一個優勢,不是拋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把多媒體教學作為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和提升,從而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等。
三、結語
對于我校來說,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的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需要長期探索研究和實踐的。改革需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意識的培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能夠具備迎接當今社會競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炳燁,李曉鵬.應用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數學, 2017, 33: 276.
[2]薛益民,蘇瑩.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改革[J].大學教育,2016, 11: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