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彩芳
【摘要】小學語文是我國母語教學,以音樂來組織語文教學,便是語境與語言的結合,可讓學生利用音樂感受理解語文知識,繼而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利用自己的情感與多方感官解析語文知識,促使小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本文將從以音樂創設語境、以音樂突出情感、以音樂調動思維三個角度來分析音樂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音樂資源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60-02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由旋律、節奏、音符等組成的一種特殊語言,感染力很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發音樂資源,便是為了利用音樂的感染力與啟發作用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受到生活經歷與學習經歷不足的影響,小學生很難全面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以及各篇課文所表達的人生啟示。但是音樂不同,它能夠以旋律變換與節奏調整渲染出某種情緒,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分析與探索語文知識,使學生逐步形成語文素養。為此,教師應主動利用音樂資源來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構建情智共生的高效課堂。
一、以音樂創設語境,培養學生興趣
語境教學理論是針對語言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的一項教學研究理論。語境教學理論認為語言本就是某個特定環境下社會風俗與文化的具體反映,是當時當地人們為了滿足交際需要或發展需要而形成的。所以,語境教學理論認為教師應創設具體的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語言應用能力。音樂本身就有較強的渲染力,可以快速將小學生帶入語言學習環境中,所以教師可以音樂來創設語境,保證語境的吸引力。
就如在《草》一課中,筆者便分析了《草》這首古詩的內涵與教學目標,并為此選擇了適當的音樂資源。《草》這首古詩則是白居易根據小草頑強不息的形象為主,表達了詩人對小草蓬勃生長的欣賞之意。但是,《草》是一首古詩,與小學生常見文本的用語習慣、句式等都存在差異,所以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為了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便在課堂上播放了《小草》這首兒歌。《小草》這首歌曲的節奏平緩,旋律優美,歌詞直觀說明了小草平凡、頑強、從不向狂風暴雨低頭,努力生長的積極形象。這就可以讓小學生從直觀角度學習“小草”的形象特征與優良品質,降低《草》這首古詩的理解難度。實踐證明,以音樂來導入古詩閱讀教學,可讓小學生更快速地理解古詩內容,把握詩人的主旨思想。待完成古詩內容翻譯與主旨情感總結任務之后,小學生還發現古詩雖然存在用語習慣陌生的問題,但是卻有朗朗上口、用詞簡練的優勢,對古詩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以音樂突出情感,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雖然是讓小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與文學知識的基本課程,卻也同時肩負著培養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思想引導重任,新課改也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關注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情感變化,尤其是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就如在《棉鞋里的陽光》一課中,筆者便在語文課堂上播放了《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便是以兒女眼中的媽媽來觀察媽媽日夜為家庭操勞,牽掛與關心兒女為主要內容的,表達了音樂人對母親的感恩與愛意,同時還表達了兒女長大、母親卻要變老的遺憾,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濃濃愛意。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可促進小學生理解《棉鞋里的陽光》一文中所蘊藏的深厚情感做好準備,喚起學生的生活回憶,利用學生對母親的愛來教授新知,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與解析課文,感恩父母的點滴付出。
三、以音樂調動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自從新課改以來,人們便不再將知識作為小學語文的唯一教學目標,而是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使其善于用語文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才是成功的語文教育,將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讓小學生學會邊學邊思,掌握學好語文的客觀方法,形成完善的思維意識,教師應以音樂來調動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利用學生喜歡的音樂作品保護小學生的思考興趣,使學生自覺展開語文思考活動。
在《葡萄溝》一課中,筆者便播放了《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歌曲,利用獨具新疆特色的兒歌引導學生走入新疆地區,想象新疆吐魯番葡萄盛開的壯麗景象。《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描繪了新疆吐魯番葡萄熟了的壯觀景象與新疆人們喜獲豐收的快樂之情,這就讓許多學生對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產生了好奇之心。于是,筆者便提出了本課的閱讀問題,比如葡萄溝在哪里、盛產什么水果、新疆的葡萄溝有什么特色、新疆人們是如何處理葡萄的等問題,這些問題以《葡萄溝》課文原文為基礎,便于學生根據問題引導展開深入閱讀。而且,本班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去過新疆,對新疆十分陌生,而歌曲則可以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小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其對課文閱讀產生濃厚興趣。
總而言之,音樂資源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形象與直觀,恰當的音樂資源能夠解釋語文知識的內涵與本質,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保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小學生的學習機智。為此,教師應促進音樂資源與小學語文的深度整合,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梅慶安.語義互補與語境互動——環境音樂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12(07):101-103.
[2]張忠艷.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