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取某幼兒園的教師為對象,采用觀察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觀察教師在將方言文化融入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實施策略: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各地方言文化資料,對方言文化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從選材出發,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內容,并探索多樣的教學手段;回歸生活,建立幼兒園方言文化資源庫。
關鍵詞:方言文化;幼兒教育;實施策略
一、 論題解讀
論題提出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民間童謠在一點一點的消失。而幼兒是一個人性格的成型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同時有選擇地借鑒運用民間童謠到幼兒教育中,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孩子的智力和語言,培養孩子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把民間童謠的內容融入幼兒園課程,符合新《綱要》對幼兒發展要求的新觀念。那么教師是采取何種方法將民間童謠融入幼兒教育中的,這將是筆者研究的重點內容。
二、 策略與建議
(一) 探索多樣的教學手段
1. 通過采用環境創設,激發幼兒對方言文化的興趣
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包括兩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而輕松和諧的環境能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活動的效果。如在蘇州童謠《篤篤篤,賣糖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制作了一個賣糖粥的工具,請個別孩子扮演賣糖粥的老板,其他小朋友做顧客。活動一開始,孩子們都覺得很新奇,對于這些教具都去摸一摸。不過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一邊游戲一邊念著童謠。活動結束時,孩子們依然沉浸在環境情境中。因此,在童謠教學中應盡可能為幼兒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環境,如直觀的、可操作表演的環境。同時,還可以結合不同的童謠內容,布置墻飾,制作童謠書本。
2. 從選材出發,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內容,并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
(1)內容的選擇要適宜性
幼兒的年齡階段性是非常明顯的,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選擇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童謠進行教學。像一些篇幅比較短、內容較簡單的童謠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朗誦。如《炒黃豆》“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被頭”,內容比較簡單而且篇幅較短,適合小班幼兒;而一些篇幅較長,有很深的寓意的童謠適合年齡較大的幼兒學習。如《嗯啊嗯啊踏水車 》“嗯啊嗯啊踏水車,水車里響有條蛇,游來游去捉行蟆,行蟆盤勒青草,青草開花結牡丹,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姐姐做媒人,桃花園里鋪行嫁,梅花園里結成親,爸爸喊我水紅菱,姆媽喊我響鈴鈴,長手巾,揩房門,短手巾,揩茶盆,揩得房門茶盆亮晶晶格亮晶晶。”這首童謠內容難度大,篇幅也很長,所以適合大班的幼兒。
(2)豐富的教學手段
①將民間童謠滲透于幼兒園主題活動
幼兒園現在的教育活動一般都以主題活動的方式開展。通過一個主題活動,使幼兒的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等等都同時得到相應的發展。一個主題活動圍繞一個話題來進行,話題內容要求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而幼兒民間童謠要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就要滲透到各個主題活動中,和其他活動一起共同促進孩子各方面智能的發展。如在小班下學期的生成主題《華豫中原——河南》活動中,就可以選擇滲透河南童謠《俺孩是個好乖乖》,民間童謠教育活動和主題活動相融合,擴展了孩子的知識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②將民間童謠滲透于區域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是自由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發展孩子的探索、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而在區域活動中設置民間童謠可以激發孩子學習民間童謠的興趣。孩子們通過在區域中各類教育回顧童謠內容。如蘇州童謠《羊》“羊媽媽,白嘟嘟,要吃草,自己捽”。教師在區域中投入了鐮刀和羊的頭飾。孩子們對于這些教具很感興趣,在平時休息時,孩子們會自發地拿起這些玩具,然后念童謠。
(二) 回歸生活,建立幼兒園方言文化資源庫。
建立民間方言文化活動資源庫,對方言文化從多個角度、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整理,利用社會資源,將收集到的方言文化資源有選擇、有計劃地吸收到方言文化活動資源庫中,豐富各地區幼兒方言文化的資源,形成幼兒園語言課程資源庫相互促進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從而更好地傳承優秀的方言文化。筆者將方言文化分為以下幾類:
1. 描寫老百姓生活的方言文化
如蘇州方言《杠鈴杠鈴馬來哉》“杠鈴杠鈴馬來哉,隔壁大姐轉來哉,買各啥個小菜,茭白炒蝦,田雞踏殺老蝸,老蝸告狀,告不和尚,和尚念經,念不觀音,觀音燒香,燒不烏龜,烏龜嚓屁,嚓到××嘴巴里。吭鈴吭鈴馬來哉,隔壁大姐轉來哉,帶點啥格土特產?嘉興粽子杭州籃,葑門塘藕水莼菜,娘搭送一眼,姐搭送一眼,做做人情,娘亦歡喜姐亦愛。”
2. 富有童趣的方言文化
如蘇州的方言《一只老虎一只貓》“一只老虎一只貓,一個跟仔一個跳,跳過是只大老虎,跌倒是只煨灶貓。”
3. 歌頌親人之間濃濃愛意的方言文化
如河南的方言《俺孩是個好乖乖》“篩籮籮,籮篩篩,俺孩是個好乖乖。籮篩篩,篩面面,問問俺孩吃啥飯?搟面條,打雞蛋。叫孩子,吃幾碗?”
方言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雖然我們不斷地收集資料,并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制訂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但由于方言文化流傳面較小,很多失傳了。還有,方言里存在著一些難以理解的俗語,幼兒很難理解這些俗語。但是,我們不會放棄,相信在我們不斷地努力下,會研究出有利于幼兒發展和理解的方言文化教學方法,讓各地方言不斷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
沈瑾倩,二級教師,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濱江苑幼兒園浪花苑分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