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丹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孩子受教育的基礎階段,在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而在小學科目中美術學科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有著明顯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本文就從小學生創造力的特點出發,指出了在美術課堂上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策略,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創新意識;能力培養;策略
一、小學生創造力的特點
第一,小學生具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每個人生下來就具備一定的創造力,對身邊的人、物、事都會產生一定的想象,尤其在小學生階段,他們會在大腦里對各種新奇的玩意產生無限的想象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界的好奇和探索。如螞蟻搬家、啄木鳥啄樹等,在發散性的思維中對身邊的每個細節進行處理和想象,如他們發現樹葉不同紋路時的新奇以及對不同動物的生長探索等,而這些均體現了他們的創造力。
第二,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小學生正處于對人生的探索階段,他們的各方面思想認識比較單純和美好,外界事物的好壞很容易影響到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所以說他們在外界事物的影響下不斷塑造著自己的人生態度,這也就是強調的可塑性,而對學生的培養不僅是對文化知識的要求,更多的是道德文化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和其自身的完整性有關。小學生階段具有自信的人格可以讓他們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對創造力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老師和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用鼓勵和肯定的態度來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
第三,小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水平不一。小學生的創造力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在較低年級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活躍,創造力水平較高,而在四年級這個分界點后,大多數學生的創造力會呈現下滑的趨勢,這主要是和學習的環境和學習的方式有關,如有的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很快的掌握了學習的方式技巧,而有的學生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方可領會。如老師在黑板上描繪了一只小貓,創造力較強的學生會在老師的描繪中掌握繪畫的技巧生成具有自身特點的繪畫方式,而較弱的學生擴散性思維較弱,只能根據老師所描繪的動畫進行描繪。
二、小學生美術課堂創新意識及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1.培養他們欣賞的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欣賞的培養是學生繪畫的基礎,這既是對學生技能的提升也是對其創造力的培養,而欣賞的對象來源于廣大的宇宙之中,可以是簡單的樹木花草,也可以是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展覽,由小到大,由廣及里,欣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藝術作品是經過歷史的沉淀積累下產物,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對其產生不同的理解,而欣賞的培養是對他們創造力的啟發。如樹葉落知秋天臨,由落葉聯想到秋天再到大千世界,在此中教導了學生的精氣神,以及他們對欣賞的理解。
2.創新課堂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學生們的發展參差不齊,美術的學習是他們的情感和對生活態度的表現,可以說是階段性的表現。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并不是非要朝藝術家的方向發展,而是要學生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讓情感有所升華,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論是用色還是彩繪,都該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不需要制定評判的標準約束孩子們的想象力,而應該在學生的作品中找到和學生內心世界相呼應的色彩,他們嚴重的世界充滿著美好與快樂,在視覺上所展現的效果與成人會有明顯的差異,只有對學生的審美和認知規律進行探索分析后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3.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尋找創作素材
美術的學習需要學生們在生活中尋找素材,而如今學生們的課外生活大都是繁重的作業和補習班,所以老師可以定期舉辦郊游或采風,讓學生在這過程中得到放松并且尋找到美術作業的素材。而美術的課外活動還有其他的存在方式,如美工等,讓學生們收集廢棄的塑料或易拉罐瓶進行簡易物品的制作,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空余時間自主進行發揮想象,老師應該以自由創造為主題來豐富學生的美術思維,只有在不斷地啟發和指導下,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得到無限地延長。
三、結語
美術教育中應該圍繞素質教育的主題,要想在美術教育中更好的培養和啟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對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全面的認識,并根據不同階段發展的差異性來選擇合適一種的創造力培養策略,本文對課堂內外老師的教育方法和途徑做了簡單的闡述,希望小學生的創造力在老師的指導和教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他們以后的創造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羨姬.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
[2]吳冰清.淺談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