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萬
【摘要】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初中這個階段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初中需要承接學生在小學學習中還未完成的任務,同時還要為學生進入高中學習以及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的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發展,這要求學校以及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而“寬”這個命題正好符合現在初中教學的需要,本文將根據本人經驗以及研究對初中教育中“寬”這個命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 初中教育 深度與寬度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43-01
引言: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一個重要階段,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業、身心等方面都會有極大的好處。在初中教育中對學生采取“寬”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讓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是現在新課改大形勢下初中教學一種新型且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目前初中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所處的困境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很多的中學在教學過程中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教師未能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師未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一些教師依舊抱著教師至上,學生應該以教師為中心的心態在進行教學,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教師如果以自身為中心進行教學就會導致很多學生不能跟上教師上課的節奏,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同時以教師為核心,教師不能夠及時的獲得學生上課信息的反饋,難以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到底有哪些地方不清楚不明白,從而導致教師難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2)師資力量及教學資源的匱乏:雖然國家現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在我國很多地方,特別是西部偏遠地區,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資源相對于東部沿海城市嚴重匱乏,師資力量的缺乏也就導致了很多中學沒有足夠優秀的教師甚至沒有足夠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教學資源的匱乏會導致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的知識面變窄,學生對于問題的認知以及理解也會受限。(3)學生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很多初中學校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不愿意學習,因為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很多學生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清晰,總會有一種長大了的感覺,并且學生在初中階段也開始漸漸進入叛逆期,總是會想要和家長教師對著干,所以導致很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在當前初中“寬”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
(一)課程設置上的“寬”:
在初中的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課程的設置,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注意進行資源整合,結合學校當前能夠調用的各種資源,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課程設置,讓學生能夠更加寬泛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不再讓學生束縛在一個狹窄的框架之內,在拓寬課程的同時學校應該注意將課程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比如說設置一些手工課,這些手工課不但能增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
(二)拓寬課堂的深度:
“寬”不僅僅是讓學生的課程變得更寬泛,還應該拓寬課堂內容的深度。要想拓展課堂的深度就是可以先延展課堂的長度,所謂延展課堂長度就是,在每一次上課的時候都都前一次的內容進行簡單復習,讓學生回憶起前一課的內容,然后再進行新內容的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機的聯系,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拓展課堂深度教師需要對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上思想品德課的講到責任方面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解釋責任的定義,同時表明責任的重要性,告訴學生我們應該對誰負責,誰又應該對我們負責,明確責任關系;然后還應該結合學生身邊責任相關的實際例子,比如學生應該對自己的承諾負責,除了讓學生明白對自己負責外還應該進行延伸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對國家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的責任,通過多方面的介紹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
(三)給學生更寬廣的學習空間:
現代教育不應該再是以教師給學生填鴨式地灌輸知識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給予學生盡量多的學習空間。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非但不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且填鴨式教學的課堂效率也異常的低下。所以在現代初中教育教學中,教師在給予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引導之后就應該放開手,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學習空間去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問題,當學生遇到了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結束語:
在對初中學生的教育中采取“寬”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融入課堂,讓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讓我們初中的教育充滿生命的活力,最終讓我們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推動國家以及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趙海蘭 ,祝智庭.教育游戲的國際研究動向及其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6.7:73~76
[2][瑞士]J.皮亞杰,B.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M].上海 :商務印書館,第46頁 1980 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