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海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運算是最基礎的教學內容,也是小學教學重點,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算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會增加小學生運算的失誤率,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小學數學課堂展開有效運算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蘇教版 小學數學 有效運算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31-02
通過調查發現,小學生運算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粗心、馬虎,加之運算能力薄弱,導致在數學運算中失分現象嚴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加強小學生運算效率。
一、培養小學生對運算知識點的興趣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小學生都認為數學運算難度較大,數學課堂也十分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探索新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數學運算教學中能夠感受到快樂,教師應該將數學轉變為游戲、故事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范圍。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解故事:從前有一個兔子落,總共有22個只兔子,但是只有4個房子,請問有幾只兔子沒有居住的地方?再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實踐教學的形式,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假設班級內的學生為36人,教師還讓學生“5人一組圍成團,最后會剩下幾個人呢?”通過游戲,學生得知答案:“1人。”,接著教師再提問:“6人一組背靠背,最后會剩下幾個人呢?”學生再次游戲,得到最終答案:“0個人。”教師再提出問題;:“7人一組手拉手,最后會剩下幾個人?”在這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著解答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接著再通過游戲得出答案。通過游戲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數學運算知識,同時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還應該總結游戲涉及的數學內容,并推出余數中的關鍵點“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二、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小學階段是數學習慣、數學素質培養的最佳階段,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習慣,才能夠降低小學生在數學運算中的失誤率,對后期的數學學習具有較大的幫助。小學生運算習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教師應該讓學生分析出現運算錯誤的原因,明白自身的缺陷;(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仔細推敲題目涉及的知識點;(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檢查習慣,教師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僅僅是試卷書寫,草稿紙的書寫也必須規范。例如:《混合運算》相關知識,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掌握運算順序,接著再講解一些解題策略、解題方法,使得學生在面對一道混合運算式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解答出來。
在講解《乘法交換律》時,教師應該先復習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相關知識,為乘法交換律提供鋪墊,由于這些都是學過的知識,可以創建歡樂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教師把握機會講解乘法交換律,以此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開展運算訓練,強化學生的運算知識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改革下,題海戰術訓練方式術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模式,但是教師也不可忽視學生運算練習。在開展運算練習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運算訓練方式。使得小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缺陷,通過練習運算題型,不斷的完善自身的運算能力。例如:在講解《有余數的除法》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先將教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在創建教學情境,模擬購買東西出現余數類的情境,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將數學運算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
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接受水平,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運算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運算水平,解決運算難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運算知識的時候,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游戲、故事的方式,將抽象化的知識變得形象化,使得學生能夠在歡愉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運算知識,不斷的完善自身的運算結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基礎為運算知識,教師應該利用游戲、故事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對運算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運算學習中,不斷的強化自身的運算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避免學生因為自身因素降低運算水平,通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運算培訓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運算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磊.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展開有效的運算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18(01):203-204.
[2]馬麗娟.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及實踐[D].寧夏大學,2013,12(06):11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