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公民個人與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實施值得探究。
關鍵詞:高考;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2017年的高考評價體系,確立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高考核心立場,明確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查目標以及“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體現與強化了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考查的方向性及重要性,適應了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的標志性追求。本文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構成要素、重要性與現狀、實施建議等方面,結合教學經歷,談談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 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要素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設置的必修課程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大模塊,其核心素養的實質是思想政治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對于公民個人而言,其目標是要培養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中國公民。
二、 加強高中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及現狀
1. 是適應新高考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的考查方式也漸漸發生著新的變化,這要求高中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必須比以往更加重視和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政治意識、政治能力及政治素質,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的基本觀點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政治知識,強化自身的政治品質、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從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 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公民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最重要、最寶貴的學習素質,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學生有效學習與終身學習的重要品質。在一次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選課中,本人發現,該年段的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選擇政治學科的課題,這讓自己深感學科的危機。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門學科,政治學科具有不同于一般學科教育的德育功能。如果學生嚴重缺乏對政治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實現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這一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實現通過加強對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教育、通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逐漸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到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自然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如何不斷促進學生樹立政治精神、強化政治品質,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公正正義、自由平等及法治觀念,使其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及工作過程中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得以提升,使學生不斷追求真善美,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引社會的前進?
3. 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穩定與統一。高中階段的一些學生,在高考壓力下,更愿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知識點的記憶和練習題的完成上。對于學校訂的報紙幾乎是沒有同學會瀏覽,更不用說會自己訂閱關于時政的報刊了,電視、手機上的時政新聞也是沒有興趣或沒空了解。所以,對于國家可能存在的危機、社會的熱點,一片茫然。特別是對于只需參加高中畢業會考的理科生來說,對政治更是不重視,其政治學科素養的培養難度可想而知。猶如高二上學期的一堂課,本人以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為情景切入,提出問題,問及中國體育代表隊共獲得幾枚金牌?幾枚銀牌?幾枚銅牌?位列金牌總數第幾?獎牌總數第幾?結果能準確回答出來的學生甚少,大部分學生,愣著頭,看著你。網上曾轉載著一段視頻,題目是“沒有國家你什么也不是”,很深刻。可見,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更應該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更應該讓他們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和憂患意識。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一個人政治信念和政治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探究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形成策略,培育有信仰的中國公民,是思想政治學科當仁不讓的價值擔當,對于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不可忽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加強高中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的實施建議
1. 從教師的角度看,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以“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為例,從縱向的角度,可以結合我國歷史的進程知識,把現行道路、制度、理論與過去做比較,這樣有利于培養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從橫向的角度,在世界范圍內,可以結合時政新聞,熱點材料,對國家之間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論進行比較,從而實現對自己國家的政治認同,認同本國的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政治理論,最適合本國國情、最能促進本國發展,認同今天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等成就來之不易,值得珍惜,最后讓學生信服地意識到政治認同與自身成長、社會發展、民族未來、國家振興密切相關,讓學生產生政治認同的迫切感、使命感、價值感。
2. 要引導學生高度重視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一度有人錯誤地以為:忘掉具體知識,留下的便是素養。其實學科素養與學科知識并不是對立的,學科知識的積累,是造就學科素養的重要條件;學科素養的形成,是學科知識積淀的結果。積累越豐富,積淀也越深厚。新修訂高中課程標準以“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不是要我們放棄基礎學科知識,而是強調更要重視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積累。
3. 最重要的是要抓“落實”。每次的階段質量檢測分析報告、每年的高考前的經典復習策略,寫的幾近完美和費神,要收獲如期的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堅持落到實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切不可高估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感染力,或高估學生學習的學習能力和自覺自律性。唯有抓“落實”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4. 需要社會上形成一種支持的“合力”。這種“合力”包括教師團隊之間、學校與教師之間、社會與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團隊合力。
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大事業,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對它的認識與實施,也需在實踐中不斷地檢驗與發展。
作者簡介:陳美鳳,中一,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