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用型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本質,構建語用型教學課堂能夠有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促進小學語文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語用型教學、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語用型教學的研究對象是言語而不是語言,這兩個詞有著本質區別而不僅僅是語序上的交換。我們研究語言一般是從語言的語義、語音和語法的角度上來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把課文看成靜態的物化存在,從語言角度上分析文章,這與語文教學的本質相違背,造成語文教學耗時長收效差。而言語是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的說話方式和所說的話,是過程與結果。語用型教學的研究對象是言語,實質上就是研究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如何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的目的。我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為核心,因此把語用理論運用于教學中,為語文教學的發展指明方向。
二、 轉變觀念領悟語用型教學內涵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知識型教學模式主,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在教學中不但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關注語文的實用性。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培養良好的思想感情,并形成獨立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理解語文教學的實質,合理運用語用型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工作。讓學生學會語言的使用方法,熟練運用語言,真正理解教師的意圖,結合語境,探討學習內容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而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分不開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使用語用型教學,從總體上促進學生學科運用能力的提高。語用存在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朗讀、課堂討論、學習生字、造句仿寫等。從而小學高年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小練筆等表達訓練方式,把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實于教學中。
三、 注重語用型教學充分發揮語言教學功能
語用學是思想交流與溝通以及轉換信息的一種方式,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來培養他們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促進他們的良好個性以及獨立健全的人格和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明確語用型教學的意圖,結合教學內容的背景、心理狀態以及語言行為等因素,緊抓教學關鍵,充分發揮語言教學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語用型教學時,要正確理解語用型教學的含義,考慮高年級語文的語用特點,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優化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學科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發展他們的學科素質。如在進行《水》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文章中“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我們的臉……”這句話中的三個滑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品讀,感受偉大的母愛。且讓學生對比滑與流等詞,深刻體會滑過的內涵,通過教學夯實語用。又如在進行《夾竹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否定句的表達效果,讓他們進行相應的語用練習。要求學生朗讀課語言,體會作者的獨特言語,讓學生更加深入有效的學習運用語言。
四、 合理運用語用型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語文教學中的主體,他們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態度決定著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情感,為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語用型教學中取得明顯的收獲,以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如在學習《愛如茉莉》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細節,緊抓爸爸媽媽的真愛這一主線,要求學生自己通過交流與溝通,理清結構,揣摩寫法。讓學生從細節和動作描寫中體會爸爸對媽媽的愛。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別》時,教師可以設置語境,讓學生根據煙霧迷蒙借助插圖想象長江邊的景色來進行描述。還可以把學生假設成李白,讓他說出心里的話。在進行練習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點撥,讓他們在情境下合理運用語言,并掌握運用語言的技巧,提高他們的言語能力。
五、 合理運用語用型教學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語用型教學不是只關注分析語言表達形式,而不理解文本內容和情感,理解文本在語用型教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理解了文本,才能夠進一步讀懂字詞篇等的意義。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語用型教學時,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中心思考,從運用的角度學習語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就要注重語用型教學的運用,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中讀寫結合是經常運用的一種方式,讀寫結合真正落實了語言的運用。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安排讀寫結合的訓練。如在進行《姥姥的剪紙》時,課文圍繞喜鵲登枝等剪紙展開了寫作,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思考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地方,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爺爺奶奶等親人的點滴小事,進而體會姥姥對作者的喜愛。
六、 結語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語用型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精確把握教學目標,理解語用型教學含義,不斷優化課堂,發揮學科功能,構建語用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融入有利于的因素,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衛婧.依托教材關注語境聚焦語用——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語境帶動與主題單元整合的實踐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4,(25):312-312.
[2]程少波.“語用”視域下“梳理文脈”的新用法[J].新教師,2014,(10):19-21.
[3]馬長根.語用型教學要注意四個方面[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6,(3):25-27.
[4]曹衛星.語用型教學:對象·目標·過程·策略[J].現代中小學育,2016,32(2):42-45.
作者簡介:石永云,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郭村鎮太平集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