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英??
摘 要:加強孩子小學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樂趣,有利于孩子后天的數學學習。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作用日漸甚微。在教育改革的時期,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創設數學情境教學模式的各種運用措施,希望對數學的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策略
一、 引言
小學數學的學習,對于發散學生思維、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思維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十分重視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在新課標的教育背景下,結合新時代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須從傳統的課堂模式中跳脫出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加課堂教學。老師在進行課堂知識教授時,創建情境,科學地向學生進行問題的提問,提升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提升教學效率。
二、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好奇心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是建立在是否對事物感興趣的基礎上的,對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激發出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都知道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同樣的,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也是如此,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傳統課堂上,教師制定教學大綱,以知識點為中心,往往會忽略應當作為教育教學主體的學生,以至于整個課堂教學都十分枯燥乏味。對于教師而言,年復一年地講解同樣的知識,說同樣的話,早已經對教學失去興趣,作為教育教學主導的教師都不能對自己所講授的知識感興趣,那么,對于幼小的學生來說就更是無法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了,所以就造成傳統教學模式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高,由此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學應運而生。
老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有效情境,把問題與該情境相融合,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主動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然后老師進行合理的引導,一步一步幫助學生解決該問題,就像是在探索未知山洞里無窮的奧秘,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會覺得充滿樂趣,當他們解決了一個問題時,所取得的成就感就是他們繼續探索下一個問題的動力。
例如北師大版的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分桃子”,教師可以帶來桃子,讓其中一個學生扮作猴子媽媽,另找兩個學生扮作小猴兒,猴媽媽保證在分配桃子時,保證每個猴子兒分到的桃子數量都是一樣的。通過這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得學生們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無形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思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 創設情境,進行課堂互動
(一) 借助問題情境進行導入
在進行創設問題的情境教學時,必須把該教學模式與課堂完美結合,保證實現該教學模式所要達到的效果。因此,必須采用合適的突破口引入問題。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導入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導入可以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喚起他們想要學下去的強烈愿望。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認識角”,在課程的一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趣味性十足的小棒拼圖游戲進行導入,讓學生親自動手拼出熟悉的三角形,然后發問,如果拿走其中一根小棒會出現什么情況,通過這個小游戲來引起學生視覺上的注意,從而引出角的概念。在這個小游戲中,師生關系發生改變,由教授關系,變成了合作的伙伴,一同探索拿走一根小棒后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不經意的師生之間就形成了良性互動,不僅如此,這堂課也會在導入階段就充分地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 借助問題情境在課堂中設疑
良好的課堂教學并不是僅僅擁有一個好的導入就能實現的,它還需要在知識點的不斷推進過程中,針對某一問題,教師能夠合理設置疑問,進行層層剖析。在教師根據問題發出疑問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一直思考,并針對教學目標進行問題的設置,爭取達到環環相扣,一點點抽絲剝繭般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讓他們在不斷地思考中得到思維上的鍛煉。
例如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數”,教師提問什么是1/2,讓學生涂一涂,再提問是怎么做到的,圖中未涂色的部分怎么表示,教師通過設置一個個的小困難,讓學生一步步戰勝,最終完全理解所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在這期間,老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思維,師生間的溝通越來越多,一起解決課堂問題。
四、 創設情境,凸顯實用性
小學數學的學習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很多科目是以數學為基底展開而來的,而且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也很廣泛。學生不知道學習數學有什么作用,所以對于數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就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設置問題,創設合理的情境,使其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范圍很廣。比如生活中購買東西、計算距離、觀察圖形等都屬于數學領域。在平常的教學中也是一樣的,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創設生活中常見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根據相應的情境進行發問,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加與減(二)”的相關知識的教授時,老師創設出一個學生在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對學生進行分組,其中一些人去扮演收銀工作者,另外一些人扮演購買東西的人,在計算所購買的物品的總價格中學習到教材上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同學們學到了相關的數學知識,也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學教學的模式必須進行改變,把創設情境的方式與課堂進行結合展開教學勢在必行。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時,要結合小學生特性,創設出學生感興趣并且容易帶入的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教學中解決問題,充分地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中會遇到的問題相聯系。
參考文獻:
[1]李紅.小學數學課堂設疑與有效教學的一些實踐——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分數》課后的思考[J].學周刊,2017,(18):221-222.
[2]朱亞賢.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139,141.
[3]張志新.游戲——小學數學教學的催化劑[J].學周刊,2017,(01):125-126.
[4]郭貴忠.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26.
作者簡介:
潘小英,福建省南平市,水東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