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技能”的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更加關注語篇。所以相關教師也不斷嘗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從語篇視角出發重新組織課程教學,實際教學中教師經常導入故事教學,借助故事教學以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應用策略
故事往往是人們依照歷史或者他人講述改編的具有文化傳播及價值觀念的文學載體。將故事教學法導入到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相比傳統機械式的單詞、語法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為強烈。
一、 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建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故事情境,可以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寓教于樂。例如,讓小學生準備故事、講解故事、互相討論故事,可以讓小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關注,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習不再被動,而是轉換成為一種樂趣。故事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英語不再是書本上的語言,更是與人交流溝通的橋梁。例如,在故事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扮演相關人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更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故事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對世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眼界更加開闊。語言學習可以讓人們更好地接觸外界的知識,了解不同的文化、風土和人情,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不僅如此,積極向上的故事情境有助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故事本身具有寓意色彩,情節、人物都可以教會學生人生的道理,幫助學生從小養成樂于助人、勇敢自信等優秀品質。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人物故事來作為教學素材,同時在故事情節中融入課程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演繹以獲得深刻的理解。此外,故事教學還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英語語感,這是因為在故事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串聯詞語以及表達情境以獲得對詞匯更為深入的理解,利用故事構建的大環境渲染,可使學生反復訓練單詞形態以及詞匯發音,通識根據故事情境的變化推測新的詞匯,這樣也能夠顯著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二、 基于語篇的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行步驟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保證故事教學法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求相關教師應對課堂教學方法做全面調整,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良好學習情感及思想品德素養,從而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 激活故事教學背景知識
小學英語中開展故事教學前要求教師整合梳理故事背后相關知識,從而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來激發故事背后所隱藏的知識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讓學生充分結合故事背景表達自身想法,從而不斷加強生活同學習的聯系,使學生的想法與觀念不斷發生轉變與遷移,這樣可以為后續故事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小學英語教學中,激活故事背景知識可以通過教師應用提問的形式,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 2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animals do you like?”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教師與學生進行全面互動與交流,之后還可以繼續提問:“Do you like animals?”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導入性的語言:“We will read a story today”來引入本章節關于“story”的課程教學。這樣通過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初步掌握,同時使學生也能夠更全面表達自身想法。
(二) 組織活動來學習故事
教導學生理解故事是故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及特點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讓學生體會語言運用以及發展語言技能。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激發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同時采取互動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因為故事的內容及特點有較大差異,所以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也有所不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應強調語言內容及意義。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特點,采取分層處理的方法,利用課本中的插圖來讓學生簡單地了解故事內容,了解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及故事發生的場景,從而引導學生預測出后續的故事情節。同樣是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 2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用“Where are they?Who help the rabbits”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大意,然后借助動畫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情節。學生觀看動畫后,教師再結合課程主體,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主人公,深入理解故事的含義。
(三) 助推學生自主學習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以自己習慣、喜愛的方式看待故事情節與故事人物,這其實是語言學習過程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自身認識的重要環節。具體教學實踐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預留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與理解故事,學生可以自主閱讀或者與同學合作學習。
此外,在故事教學英語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模仿、朗讀或者是表演故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復述或者改編。同時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一些引導,引導學生關注并挖掘故事背后蘊含的深刻教育意義。實際的模仿與表演過程,學生可以自己分小組選取合作對象,模仿與表演故事中主要人物,同時要求學生在表演過程需注重模仿人物情感與動作。在最后學生表演完成后,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表演體會,說出自己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喜歡的原因,同時表述自己對故事內涵的理解與感悟。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關注故事語篇教學,通過故事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故事教學的具體實施上,需要相關教師關注故事背景,同時關注語篇的意義,在不同階段圍繞故事內容展開教學,讓學生從語境中理解語言的深刻內涵,同時體會語言的運用,在學生自我體會中不斷提高自身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周夢瑜.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和運用[J].教育導刊,2008(3):59-61.
[2] 陳愛勤.故事天地精彩紛呈——淺析小學英語故事教學[J].讀與寫(上,下旬),2013(23):105-106.
作者簡介:
趙娟,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東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