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新世紀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將其請進初中生物課堂,不僅能使課堂充滿活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興趣,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探究性和啟發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認真鉆研微課,讓微課成為生物教學的輔助性工具。本文主要從微課與微課程的內涵、微課的特征和微課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等三個方面淺析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微課程;初中生物教學
一、 引言
初中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每門學科都應該認真地學習。初中是生物課程的啟蒙階段,大多數內容較為簡單,但是有少一部分依然比較抽象,對于剛接觸生物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懂。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逐漸走向現代化、信息化,在這一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它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視化的特點深受大中小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和學生的喜愛。微課在教育領域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研究微課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提出了生物教學中微課的實施過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教育方法被請進了初中生物課堂,越來越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在生物課堂中應用微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如何使微課更好地輔助生物課教學,是生物教師研究的關鍵。本文探討了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對初中生物教學提供參考性意見。
二、 微課與微課程的內涵
微課又被稱為微型課,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根據現實課堂中教師授課的方法,進行再次的搬遷、濃縮以及改版而成的。微課具有二重性,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其本質屬性,從教育技術方面來說,微課應該是新型教學課件的范疇。微課程也叫微型課程,這種微型課程首先是在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提出的,又叫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
三、 微課的特征
微課,也是一種視頻化的教學課程,即為依據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借助于教學視頻這種主要的媒介,重點顯現在教學當中的相關知識點。微課的時間長度通常為10分鐘以內,微課具有自身較為顯著的教學特性,重點涵蓋了具有主題鮮明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短小精悍、較為短暫的教學時間等。因此,在當前的中學教學當中獲得了廣泛的推廣運用。
(一) 具有鮮明的主題,針對性比較強
微課很大的優點就是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主題明確,能夠很好地突出重難點,教學目標清晰、明確,語言凝練簡潔,問題的集中性強。對課堂教學中學科知識點的解決,和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的突破教學是微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微課教學目標明確單一,針對性強的特點使教學設計與開展都是圍繞一定的知識點所進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對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進行整合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進行設計,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設計。微課是對課堂教學的濃縮,具有明確的主題,同時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針對性。
(二) 內容短小精悍,傳播性比較強
微課另一大特點是內容短小精悍,傳播性強。據調查得知,大多數微視頻的時長大約控制在15~20分鐘,這一特點符合人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即一般一個成年人的注意力時長大概就是15分鐘左右。同時微課的語言簡潔凝練、精準明確,緊扣主題,別具一格,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微課內容思路清晰,重難點明確,微視頻的格式通常較為普通,有助于學生更容易地在網絡中下載、上傳一些學習資料和微視頻。
(三) 資源容量相對較小
在通常情況下,微視頻的總容量大概是幾十兆左右;在線播放視頻格式為學生提供了便利;同時微課程資源容量較小,便于學生下載微視頻,為移動學習提供方便;并且微課適合對觀摩課進行課后的評課及反思總結。
四、 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多與學生溝通交流
高效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一起打造的,初中生物教師在設計生物微課時,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生物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教學模式與微課新穎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指導,同時教師還應多與學生在微課教學過程中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理論知識,提升生物學科素養。例如教授初中生物《細胞》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制作好關于本課知識的微視頻,讓學生觀看。課后,教師利用剩余時間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自己制作微視頻,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很好地理解和消化。除此之外,生物教師可以每節課后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評論微課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就既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又能提高微課的教學質量。
(二) 為學生準備針對性的微視頻
微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的教育方法,學生對生物理論學習掌握情況與微視頻內容的設計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興趣等多多了解,為學生設計并準備具有針對性的微視頻。
(三) 引導學生培養生物思維
初中是生物課程的啟蒙階段,大多數內容較為簡單,但是有少一部分依然比較抽象,對于剛接觸生物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當中,必須全面地講解知識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如果初中生物教師將這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進行講解,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這既給教師的上課帶來方便,又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同時培養生物思維,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啟發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物遺傳和變異”時,可設置不同難度的相關問題,并使之形成問題的難易梯度。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與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來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教師可提出下述的問題:什么是遺傳基因?遺傳基因在遺傳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哪些情況?以此來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五、 總結
總之,微課可將相關的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完美地融合,并較好地運用于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當中。促進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當中,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潔.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7):146.
[2] 楊軍.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152+182.
[3] 朱小琴.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5(9):14.
作者簡介:
趙維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