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模式僵硬,缺乏靈活性;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學生主體意識缺失,參與率低下。針對這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思想,不斷改革創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現狀;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對教師教學的衡量和評價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各種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性”成為了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指標。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標,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現狀依然客觀存在,究其原因,在于教師依然采用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模式,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當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由于受到各種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存在不少問題:
1. 教學模式僵硬,缺乏靈活性
在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大力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成為教師教學的核心任務。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創新,盲目照搬他人的教學模式,這種重形式而輕實效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難以實現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在模仿一些先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該教學模式缺乏足夠的了解,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不夠充分,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呈現亂糟糟一團,并沒有發揮好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顯得格外凌亂,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 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我們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在課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遵守課堂教學紀律,盡可能約束學生一些不規范的行為。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誤認為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在課堂教學中很少約束和管理學生,從而使得一些所謂的“討論課”成為了“龍門陣課”,學生們根本沒有討論教學的內容,而是討論一些八卦或者說是嬉笑打鬧,課堂教學活動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實質性的效果。
3. 學生主體意識缺失,參與率低下
傳統的應試教育,正是因為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注重程度不夠而備受詬病。因此,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體制,將課堂教學由教師向學生轉變,以促進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似乎中國的孩子都習慣于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從而使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參與率低下。這種較低的參與率,往往會影響和束縛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最終影響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時代教育的理念,不斷改革創新,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1. 立足教學實際,制定教學目標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而言,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指引教師教學前進的方向。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新課改的思想,以教學的實際內容為基礎,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以下幾點因素:首先,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年齡特點緊密相連;其次,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與時俱進,結合新課改的思想和素質教育的理念,盡可能做到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第三,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當與教學內容相適應。以小學四年級“平行與垂直”教學內容為例,教師的教學目標可陳述如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平行、垂直現象,直觀感受兩種線的位置關系;通過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空間想象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學目標制定之后,教師就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以目標為方向,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以促進學生取得好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 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激發學生不斷向前努力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通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不斷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更加的豐富和有趣;又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的課堂提問,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積極分析和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和能力的提升。
3. 尊重學生主體性,強化學生參與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體現于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讓學生在積極的討論、思考過程中,變被動思維為主動思維,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4. 重視習慣培養,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習慣的培養遠比知識的獲取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后預習的習慣,這種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以新課程改革思想為指導,不斷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維萍.探究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魅力中國,2013(8).
作者簡介:
潘小霞,貴州省仁懷市,仁懷市火石鎮團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