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考物理與初中物理的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有了解中考題型的改革,才能更好的為將來初中物理教育變革起到導向性作用。本文筆者主要研究中考實驗題的改革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影響,首先從課標對實驗部分的要求、考試說明進行分析,初步得出當地中考實驗題的改革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各方面的影響,最后進行總結并提出個人的建議。
關鍵詞:中考物理;物理實驗;物理教育
一、 相關概念的介紹
實驗課程基本理念:
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靈活采用教學方式,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實驗課堂教學方法的變化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1)需要理解透徹實驗相關知識
學生在處理實驗題的時候,首先要理解透徹實驗相關知識。比如2015年中考第19題“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第四問“若為了測量小燈泡發光較暗時的實際功率”這句話時,題目只提示燈泡發光較暗,學生要聯想到“發光變暗”等同于“通過燈泡的電流較小(比額定電流小)”,對于學生來說要解讀這句話單純靠實驗的原理是完全不夠的,因此,掌握實驗的原理是解決實驗題的第一步,此外還需要理解透徹與實驗相關的知識,才能準確地回答實驗題目。
(2)學會科學的探究思想,進行猜想驗證
根據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學生不僅是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將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以及觀察生活現象,并對觀察的現象進行大膽的猜想,再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在2016年中考第21題中,考查到探究水波與振動、推力之間的關系。這個實驗題完全不是書本所學的實驗,需要學生能夠聯系所學內容,將知識遷移到生活中應用。題目問答的方式也是層層提示,例如“在驗證猜想A時,她用不同的力度沿豎直方向拍打水面,若發現乒乓球沒有水平移動,則說明:球是否能水平移動與水波大小 (選填‘有關或‘無關)”。這就體現了科學的探究思想,用不同的力度沿豎直方向拍打水面,這其中控制了力的方向,即應用了控制變量法。題目中的因變量是力的大小不同,結果發現乒乓球沒有水平移動,則可以說明求能否水平移動與水平無關。看似與所學知識沒有聯系的實驗題,在掌握了物理實驗的探究思想與實驗方法之后,便迎刃而解了。當然,這需要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進學生的大腦之中。
2. 教師方法的變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實際是一個老師啟發、學生在觀察教師操作或自己操作實驗中領會的過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積極的效果,不但要發揮老師的啟發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非常關鍵。在2017年該市中考物理27題中,它通過大量的文字介紹了古人使用的投石機是運用杠桿原理進行工作并介紹了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的現象,讓學生自行總結歸納得出實驗的結論。甚至在第一問中還涉及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如果學生只聯想杠桿的相關知識,也無法做出此題,因此近年來實驗題不僅僅考查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還考查了對綜合知識的運用。從初中物理課改的角度來看,目前已經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當做了教學方法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積極利用這一有利影響,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向轉變。
三、 結論與建議
中考制度與課標的不斷改革影響了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并且在促進實驗教學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真正達到基于課標、結合考試制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當地的初中物理實驗課,讓學生的能力得以最大的提升。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未來趨勢,也有一些不足:
1. 重視科學探究過程
過去的中考實驗題中往往是從學生必做實驗中抽選進行考查,即使學生沒有做過,教師也一定演示過的實驗。最近兩年以來,尤其是2016年的中考第21題,考查的就是控制變量法與探究性實驗的方案,而不是新的知識點。實驗題中采用控制變量法,要學會根據猜想方案來設計實驗,并學會根據實驗現象來總結結論。這些都是解決實驗題目應該具備的能力。所以教師和學生都要注重科學的探究過程。
2. 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學校的要求以及教學進度的因素,學生的自主動手的機會不多,而課標中又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是現今初中物理實驗課題的不足之處。當下較合理的方式便是課下學校組織課外活動,或學生課下自主動手操作,反饋給教師。
參考文獻:
[1]李春靜,陳寶友.中考物理實驗題的題型歸類及其求解[J].物理教學,2016,38(6):57-61.
[2]任麗娟,馬劍.中考物理實驗探究題的題型分析與備考建議[J].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2015,(Z1):55-57.
[3]費友軍.從一道中考題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實驗有效整合[J].數理化學習,2013,(2):56.
[4]卞萍.談中考物理實驗命題對實驗教學的引領[J].中學物理,2011,29(14):36-38.
作者簡介:賀軼捷,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