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蘭霞
摘 要: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的局限性,顛覆了傳統的金融體系,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格局,給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給傳統金融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進一步的帶動傳統金融的改革,促進傳統金融的轉型升級,使傳統金融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競爭壓力下能夠找準定位,保留優勢,創新發展。基于此,下文就從互聯網金融以及傳統金融兩個層面出發,闡述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對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解決對策,希望對傳統金融業的創新、改革和轉型提供一點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影響及對策
0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媒介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對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終結服務的新型金融模式。客觀來講,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技術+金融業,而且在遵循基本的原則和要求基礎上,將互聯網的優勢與現代化金融業務需求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模式和新業務。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和金融監管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互聯網金融模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金融改革的深入、多層次金融體系的構建,多樣化的業務模式和運行機制,都預示著互聯網金融步入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階段。互聯網金融的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快捷靈活等特點,極大的改變了傳統金融格局,顛覆了傳統金融的利潤來源模式和資本經營模式,給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樣也給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是傳統金融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的一個內在推動力。下面就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出發,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對策提出幾點思路。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客戶群體需求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猛烈,不僅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進一步的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而且也滿足了多元化投融資需求,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從傳統金融業的角度而言,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改變了傳統金融格局,對傳統金融業務流程、操作、業務范圍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為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有利的條件。但客觀來講,互聯網金融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相應的暴露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監管困難、風險防范復雜、市場混亂等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的威脅到互聯網金融規范、健康的發展。相關部門也就這方面提出政策,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規范互聯網金融經營行為,為互聯網金融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實現其良性健康的發展。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快速發展階段轉入規范發展階段。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加強,進一步的降低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發生率,有效的提高對風險的預防能力和管理能力。特別是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監管規則和要求的也愈發清晰和明確,行業發展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行業占金融總量的比重較低,但業務范圍不斷拓展。金融格局的調整和優化,金融環境的穩定和健康,都為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呈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
三是,業務模式眾多。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呈現分化趨勢。(1)互聯網支付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以商業銀行為主體,非銀行支付為輔的支付模式。(2)互聯網保險業務進一步的擴張,業務的滲透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3)互聯網金融發展快、業務范圍廣,惠普程度高。
四是,互聯網金融“鯰魚效應”明顯。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的局限性,在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和金融現代化創新模式和理念下,促使傳統金融機構業務模式、服務方式、業務范疇等方面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給傳統金融業的發展提供目標和方向,使其在應金融市場競爭和壓力下能夠保留優勢,占據主體地位,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經濟下行期的經營風險、合規轉型期的轉型風險、風險處置期的次生風險。一是,實體經濟下行和金融風險上行時期,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金融格局的改變,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由于一些客觀因素造成資產質量的下滑,風險系數的增加。如:逾期率和不良率的上升。在加上在初步發展階段,投資者對于平臺還處于一個試探階段,投資缺乏穩定性,平臺壓力也有所增加。二是,在合規化轉型過程中,部分從業機構由于前期經營操作的不規范,造成轉型困難,風險敞口大。三是,在整頓互聯網金融環境和風險控制管理過程中,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特點,風險涉眾多、傳染性強,導致其在實際處理過程中牽涉的機構和范圍廣,既不利于風險整頓,又造成管理過程中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挑戰就體制機制方面而言,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行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有待提高。二是金融統計體系有待完善。三是,業務操作、系統維護等方面有待標準化和規范化。四是,監管體制有待深入。五是,法律制度體系有待健全。六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待加強。
當然,基于上述中存在的風險和挑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找準方向,要符合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規律和金融需求,以實體為主,強化互聯網與金融的業務范疇、服務理念、技術流程的深度融合,以提高金融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二是,以發展惠普金融為重點。互聯網金融的惠普性是其重要優勢之一,也是其區別傳統金融的特點之一,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起惠普優勢,提高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以擴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
三是,以合規審慎經營為前提。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其發展是建立在相應的法律法規、體制要求上的,要始終按照監管規則和管制要求強調創新和改革,遵循行業標準,加強建立完善、健全的金融制度,切實的提高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
四是,還應當以提升風險能力為關鍵,加強對風險的監控、預防和管理能力,與法律約束、行政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多層次的風險評估預防機制,盡可能的避免風險,保障風險系數在可控、客觀范疇。
五是,以先進網絡技術為驅動。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加強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升級,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的步伐,以新科技、新技術、新理念融入互聯網金融中,實現互聯網金融向多元化、一站式、精準化、高效高質性發展。當然,也要加強對互聯網本身存在的一些風險的防范,包括:系統故障、病毒侵入等等,從各方面規避風險。除此之外,還應當樹立開放、公平、聯動、共享的數字化、信息化的經營發展思路,以滿足共贏合作的目的。也就是說各類機構的發展要遵循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好產業鏈的基本規律,要認準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發展優勢,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局面。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互聯網經濟作為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下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領域,更具有時代性的特征,滿足現代化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需求。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深入和應用,其對傳統金融的沖擊和影響也不斷的明顯和突出,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展開說明:
一是,傳統金融客戶的減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必會對傳統金融造成沖擊,特別是相對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門檻低、效率快、業務模式多、惠普程度高等特點,更容易吸引散戶、中小型企業等等群體的金融客戶,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用戶數量更是逼近傳統銀行用戶量,造成傳統金融客戶的大量流失,給傳統銀行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和經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銀行為了提升金融市場競爭力,不得不進行改革創新。
二是,影響傳統銀行的存款業務。第三方平臺的崛起和興起,使轉賬、支付、存款、貸款、保險等業務由線下轉為線上,大大的方便操作,這些金融平臺的加入,直接影響了傳統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如:中小型企業、個體用戶受自身經濟實力和貸款條件的限制,滿足不了傳統銀行貸款要求,而選擇更具有便捷性、個性化、要求低的互聯網金融交易。如:余額寶。基于支付寶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安全系數,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認可度,一經推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許多金融客戶都愿意將銀行活期存款轉入余額寶,造成傳統銀行存款業務的降低,這種發展趨勢直接動搖銀行在金融格局中的主體地位。
三是,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元化的金融環境下,大眾對金融業務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隨之其需求的不斷增加,對金融投資與理財的進一步的認識以及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了解,使的傳統金融在業務要求方面難以形成競爭優勢。互聯網自身的傳播快、覆蓋廣、易推廣等特點,使得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具空間和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金融業要想保留主體地位,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就必須要強調金融產品與基礎性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以滿足更多用戶群體多元化、個性化的綜合需求,使其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能夠持續占據主體地位。
傳統金融應對互聯網金融影響的對策
傳統金融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壓力和挑戰下,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創新。
其一,要學習互聯網企業先進的經營模式。充分的認識到顧客的重要性,創新金融服務,在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強對客戶的了解,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以及創造更好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如:互聯網金融提供的一體化金融服務體系,從現金保管、投資方案、支付結算等方面都進行全面分析,使用戶在選擇上更方便,考慮也更為透徹,用戶在投資方面也更加放心。
其二,挖掘自身的優勢。(1)傳統金融相比于互聯網金融具有良好的風控體系和定價模式,對風險評估和預防管理效率更高。(2)傳統金融發展時間長,掌握大量的交易信貸數據,具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體。(3)經驗豐富,擁有較好道德專業化人才。而且在未來互聯網金融也是實現金融發展的平臺之一,隨著傳統金融發展方向的成熟,體系的健全,在為客戶提供綜合化服務的同時也能滿足滿足現代化金融市場的需求,彌補數據庫不足的現狀。
其三,尋求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突破。改革和創新是傳統金融發展的一個必然要求,金融產業的發展要始終致力于考慮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在不斷強化創新、改革的過程中,加強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打破傳統金融產品的局限性,以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和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吸引客戶,留住客戶。
其四,加強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結合。傳統金融良好的風控體系和定價模式、專業化的金融隊伍都能為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提供專業化的支持,降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險性,彌補其專業化人才方面和風控、定價方面的不足。而互聯網的大數據和多群體的海量行為數據也會傳統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數據依托和技術支持,滿足傳統金融業的創新所需,況且二者所面對的消費群體的不同,也為二者優勢的有機結合創造條件,在優勢互補中,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質量,實現二者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葉冰.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怎么做[J].銀行家,2013,(09).
[2]劉英,羅明雄.互聯網金融模式及風險監管思考[J].中國市場,2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