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知資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201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為研究高職學生理想信念問題提出新的時代視角。
關鍵詞:“中國夢”;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現狀
提出問題
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全局性問題。2014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更是強調“職業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培養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①
2012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多年來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及“中國夢”,并寄語青年:“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② “中國夢”的提出為研究高職學生理想信念問題提出新的時代視角。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筆者以“大學生理想信念”為關鍵詞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共得文獻10685篇,可見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問題研究國內成果頗豐且已基本到位。基于“中國夢”的新時代視角,筆者以“學生理想信念”和“中國夢”為關鍵詞對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再檢索,得文獻250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針對本文的研究核心群體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筆者以“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文獻112篇,以“高職學生理想信念”和“中國夢”為關鍵詞檢索得文獻14篇。由此可見,國內關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研究,主要是對廣義上的大學生群體進行研究,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主體的成果比較少,從“中國夢”這個新的時代視角來進行研究的就更少了。
問卷調查法。為了充分了解當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筆者及團隊小組成員以隨機抽樣方式對湖南處3所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隨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8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2%,其中男生124人,女生165人。就讀專業涵蓋食品藥品、環境保護、機電設備、化工、鐵道運輸、金融六大類。
研究結果
經過對文獻的仔細研讀、梳理和整合,結合問卷調研情況,我們對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得出以下結論:
3.1與普通大學生的同一性
主流積極向上。當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總體狀況良好,普遍熱愛祖國,擁護國家統一,維護國家利益,同時渴望成才,立志高遠,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抱有堅定的信念。③如鄒艷榮在《“中國夢”背景下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報告》一文中總結到: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主要目標致力于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認為理想信念對個體的成長具有重大作用。④
同時高職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個人理想信念與社會共同理想信念脫節。當前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回顧歷史,尤其是近代中國,多少青年志士正是因為有著救國圖存、振興中華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才能不怕犧牲、不屈不撓地抗爭奮斗。與前人相比,今天的90后學生,沒有感受過整個民族的屈辱年代,沒有看過戰火紛飛,也沒有經歷改革初期的艱難,他們的成長背景和生活時代正是祖國改革開放后中國快速發展,逐步入世界大國行列的新時期,擁有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難在要求今天的青年學生像前人一樣,一些學生他們沒能繼承先輩們崇高的社會理想信念,反而在如今經濟富裕、生活無慮的社會中淡化了社會理想信念。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將個人理想定位于“擁有穩定的事業”和“財富”占45.8%,將個人理想定位于“家庭”和“愛情”的占22.3%,沒有理想的占12.2%,其它19.7%。可見大多數學生更多的是將個人事業、地位、財富列為主要追求目標,部分學生更是沒有理想,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在信念上,我們了解到“信仰馬克思主義”和“能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的僅占43.5%,32.2%的學生選擇沒有信念。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與國家、社會層面相比,學生更愿意關注個人的成長成材,雖然我國的國民教育從小就開始強調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但仍未能將工作做到青年們的心里,還只停留在表面。準確把握當前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才能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受社會不良現象、市場經濟、西方思想等影響,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還表現為理想信念物質化、功利化、享樂化。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比起兢兢業業工作在企業一線,學生更愿意選擇成為一個“網紅”,比起勤勞致富,學生更羨慕一夜成名。當然這些現象都是有一定的時代因素,90后的高職學生的成長在一個資訊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常情況下的信息獲得,是人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相關信息進行檢索、整理和分析。而90后的高職學生在還不能正確處理接收到的信息時已經被動的接收到了來自網絡,電視等移動端的各種信息,因為不具備正確處理信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常常會出現被信息擺布的現象。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市場轉型與改革、國際合作與競爭等諸多問題,很多潛在矛盾日益凸顯,而西方國家妄圖對我國進行“顏色革命”之心不死,青年學生又是西方世界的主攻方向,利用網絡放大矛盾、抹黑政府、攻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現象頻頻發生,這也使得處在社會轉型與西方片面宣傳影響交織下的“90 后”高職學生很容易出現理想信念的偏差。
3.2高職學生的特殊性
高職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問題學生、困難學生相對較多;有些學生由于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等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或心理疾病;很多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好或高考失利,或者由于家庭經濟原因,只能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就讀等,導致他們心情壓抑、缺乏自信、目標迷惘,學習缺乏動力和主動性。③受社會環境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個體生理心理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問題更加突出。
首先理想定位普遍偏低。受家庭經濟條件和組成結構的影響,許多學生都把“解決家庭困難”當作最大理想。受高職院校“ 弱勢文憑”的影響,比起普通高校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會認為自己不如本科院校學生,不具備競爭力,尤其是對就業存在疑慮,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本科學生都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更別說出身高職院校,先天不足了。受部分高職學院學校辦學定位不準的影響,高職學生容易自我定位出現偏差。高職院校比普通院校更具有社會性,在人才培養目標更注重培養應用型、崗位型、技能型的高級專門人才,部分高職學生看不到自身動手能力強、專業直接對接企業需求的優勢,反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當高職生在學習生活擇業中遭受挫折并感到無能為力時,往往會不自主的降低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其次信念意識更加淡薄。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院對學生人文素養和政治意識教育不夠重視,甚至出現擠占思想政治理論課時的現象。學生受學院的影響,只重視技能學習忽視基礎理論尤其是政治理論的學習,由于缺乏政治理論的學習,在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上,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上比之普通高校學生更加不堅定,更容易出現信仰缺失、信念缺失、精神缺鈣的現象。
肩負傳承技能創新技術的高職學生,他們的理想信念正確與否,堅定與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家庭、社會、學校須多管齊下共同促進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的正確樹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作指示李克強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24.
[2]習近平.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4.
[3] 武雅君.“中國夢”視城下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6.
[4]鄒艷榮.“中國夢”背景下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報告[J].職教論壇,2014,(02):89.
[5]梁忠厚. 高職學生管理需要藝術性[N].中國教育報,20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