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孫志宜
摘要:速寫課在高校通常作為美術相關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觀察對象和表現不同的對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索不同的形式語言并運用于日后的專業創作。本文將觀察能力的培養作為高校速寫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發現速寫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探討在速寫教學中教師該運用哪些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本文的結論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觀察方式,教師應激發和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天分和潛能,引導學生探索出富有個性的觀察方式,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關鍵詞:高校 速寫教學 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159-02
學生的速寫水平受限于觀察能力的高低。教師若留心觀察,不難發現,如果一個學生觀察能力較強,他就能快速發現觀察對象的特點,這是他準確表現對象的前提。在速寫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速寫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速寫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
觀察是造型和表現的前提,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是速寫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提高速寫教學效果的方法策略。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同樣沒有學過繪畫的學生,處于同樣的學習階段,畫出來的作品水平相去甚遠,那些畫得不好的學生被看做“沒有繪畫天賦的學生”。如果教師能夠對班級中的“沒有繪畫天賦的學生”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學生的普遍特點是觀察能力較弱。這部分學生雖然也在“觀察”對象,所看到的內容卻并不多,因而在造型表現時,對象特點不突出,缺少細節,甚至是畫的“四不像”。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味的強調繪畫技法和技巧,很容易讓觀察能力較弱的學生們在速寫中產生困擾,找不到速寫水平無法提高的的真正原因。反之,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速寫教學中重要的培養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會提高,在觀察對象時,能夠準確的發現對象的特點,所看到的細節也會增加,體現在畫面上便是造型準確,細節豐富。
二、速寫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認識不足
速寫教學對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背景和不同專業的學生其教學的目的不盡相同。對于高校美術相關專業的學生,速寫教學的目的更偏向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索不同形式的藝術語言,并最終應用于專業創作。而教師在面對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進行速寫教學時,教學意識僅停留在速寫的繪畫技能,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并沒有足夠的重視。
(二)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缺乏方法的系統性
教師出于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經驗,傳授的觀察方法較為零散,甚至含糊不清,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不佳。以教師在速寫教學中較常使用的教學方法——臨摹名作為例,臨摹對于學生速寫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而大部分的學生對臨摹的作品是“依葫蘆畫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若沒有引導學生系統的觀察作品的內容、作品的意趣、作品繪畫元素的組織……啟發學生思考觀察的目的,而僅僅是讓學生無目的的進行臨摹,往往導致本身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很快就能領悟表現技法,繪畫水平突飛猛進,而觀察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便領悟了表現技法,受限于觀察能力的不足,陷入苦練而不得其法的境地,最終喪失興趣。
三、速寫教學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觀察意識
觀察并非觀看,觀察除了觀看以外還要進行思考和研究。學生在作畫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沒有創作思路,抓不住對象特點,畫得“四不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觀察對象時觀察意識不足。學生對于對象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觀看的程度,知道有某個對象的存在,卻不留意對象的特征,因此在繪畫時抓不住重點,表達不準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引導學生在觀看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繪畫對象的細節、提煉對象的特征,形成完整、全面的認知。
(二)科學的觀察方法
1.眼手耳鼻喉——多器官參與法
通常理解的“觀察”是用眼睛看,然而在速寫教學中,觀察事物的方式已經不局限于視覺,而需要眼手耳鼻喉多種器官共同參與。比如,在寫生速寫中,觀察樹木,通常我們會用眼睛觀看樹的形狀、品種、高度、粗細,樹生長的位置,其實我們還可以聞聞樹葉的味道,用手摸一摸樹皮的紋理,用耳朵聽一聽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比如,觀察一棟老房子,除了用眼睛看房子的整體結構、裝飾風格,還可以走進房子瀏覽參觀,與房子的主人交流,建立對房子更深層次的認知。比如,觀察一個人,除了觀察其樣貌、服飾、動作,還可以與其交談,了解其性格、職業、經歷……經過深入了解后的對象,在描繪時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再比如,觀察街頭早餐店清晨忙碌的場景,既要用眼睛看忙碌的早餐店老板和急匆匆吃早飯的客人的神態動作,也要聽一聽店里叫嚷的聲音,甚至可以坐下來喝一碗豆汁,吃一根油條,用嘴巴品嘗美食的味道,用身心去感受早餐店的氛圍,最終形成對所要描繪的場景最真切的認知。
2.與眾不同——主要特征法
主要特征法要求在觀察事物時,認準被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沒有經過觀察力訓練的學生在面對對象時,很容易關注自身感興趣的部分或者是簡單易表現的部分,進而忽略掉對象最主要的特征,因而畫面效果不理想。舉例來說,觀察熊貓,很多學生會被它毛茸茸的身體,滾圓的肚子或者愛吃竹子的特性吸引,從而忽略熊貓最與眾不同的主要特點是黑白相間的顏色。在表現熊貓時,無論外形如何變化,或圓或長,肚子是大是小,只要描繪出熊貓特有的黑白相間,熊貓的形象便確定無疑。
3.“從一棵樹開始”——中心法
“中心法”,即圍繞某一觀察對象逐步展開觀察活動。其宗旨是圍繞“某一個或多個中心”向周圍擴展,最終形成完整的認知。在寫生速寫教學中,學生面對滿目景色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一棵樹開始。首先,在眾多對象中找到一棵吸引你的樹,仔細觀察,獲得初步的印象,并把這棵樹畫下來,然后觀察這棵樹旁邊的樹,如,旁邊的樹長在這棵樹的什么位置,比這棵樹高還是矮,遠還是近,兩棵樹是如何交叉在一起的,枝干和葉子有什么不同,觀察以后把旁邊的樹畫下來,如此繼續觀察和描繪這棵樹周邊的景色。這樣,觀察的對象逐漸增加,繪畫的內容不斷豐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學習名家名作的觀察方式和表現方法,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繪畫水平自然有長足的進步。
4.尋找興趣點——個性觀察法
人的視覺對不同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同,當一個人對某一個事物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時,這個事物就可以成為興趣點,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因而每個人的興趣點千差萬別。在速寫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點作為繪畫的開始或者表現的重點,從而形成個性的觀察方法。
5.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是繪畫者的資料庫,也是最博學的老師。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速寫知識,無論是風景、人物還是繪畫元素的結構、組合,大自然都以千姿百態的方式呈現,等著繪畫者去描摹,去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中鍛煉觀察能力。
(三)形成自我個性的觀察方式
瑞士畫家阿爾貝托·賈科梅蒂說:“當我畫頭像時,是在表現我的觀察方法,而不是為了完成一件藝術品”,藝術家對待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在用自己富有個性的觀察方式去解讀。同樣是以畫竹聞名的畫家文與可和鄭板橋,他們的觀察方式卻并不相同。相傳文與可把各種樣式的竹子種在自家院子里,以便能夠隨時觀察竹子,這樣文與可對竹子在不同季節的樣子都了然于胸,提筆畫竹時,自然“胸有成竹”。鄭板橋觀察竹子與文與可大不相同,他喜歡早上看竹,晨霧還未消散,太陽已經升起,此時的竹子沐浴在陽光下,竹葉朦朦朧朧,若隱若現,此時鄭板橋也已“胸有成竹”。鄭板橋與文與可觀察竹子的方式不同,畫出來的竹子也大不相同。
每個學生因為性格、學識、經歷的不同,對事物的觀察和認知自然不盡相同,教師在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的同時,應保護和激發學生與生俱來的天分和潛能,鼓勵學生順應自己的本性,幫助學生探索出富有自我個性的觀察方式,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總之,觀察能力是速寫水平的基石,在速寫教學中應通過科學系統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與創造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