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霍素彥
摘 要:2018年4月26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對如何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進行了全面部署。深入領會通知的精神實質,對下一階段推動農村地區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乃至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闡述了充分認識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精確把握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整體要求,論述了進一步明確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具體目標任務,并提出了切實強化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幾項保障舉措。
關鍵詞: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
為了更好地貫徹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三農”思想,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所做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實現提質與增效,推動農村地區持續繁榮與穩定,增加農民群眾的就業水平,加大培養農村地區發展所具有的新動能,農業農村部于2018年4月宣布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對該通知內容加以解讀。
一、充分認識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重要意義
就業可以說是維護民生之本,而創業是促進發展之源。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部門均在認真地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就業和創業的各項政策舉措,并且提出了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的重點戰略,全力支持廣大農民工、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工作者、留學歸國者、工商企業負責人以及鄉村能人等回鄉人員進行實現就業或者創業,已經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此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難以解決的困難與問題,部分地方落實相關政策不夠到位,就業與創業的環境不夠濃郁;部分地方就業與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匱乏,而且公共服務方面的能力相當薄弱;一些地區農村的就業與創業特色不夠明顯,農村地區的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度不夠高等。通過執行鄉村就業與創業促進行動,能夠更好地促進相關政策的落地生根,并且還能搭建起公共服務相關平臺,引入與培養更加多的創業與創新人才主體,創建更加優秀的農村人才團隊;能夠更好地培育鄉村新產業與新業態,進一步發展我國鄉村的優勢性與特色化產業,推動農村地區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全面融合性發展;促進城鄉之間相關要素實現雙向化流動,做到人才、資源與產業往鄉村加以匯聚,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發展機制。也就是說,通過開展鄉村就業與創業促進行動,對促進我國鄉村地區的產業、人才、生態以及文化振興,更好地實現我國農業產業與農村地區的現代化,達到讓農業產業強起來、讓農村地區美起來、讓農民群眾富起來的目標,均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二、精確把握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整體要求
落實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必須要以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根本抓手,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供給側改革為基本主線,依據由政府部門搭建平臺,通過平臺集聚重要資源,運用資源服務于就業與創業的整體要求,積極動員相關各方的力量,全面整合各類有用的資源,推進有關措施的落地,立足于發展壯大相關產業、積極培育就業創新主體、全面搭建工作平臺,大力支持與鼓勵更加多的回鄉人員實現就業與創業,積極建立起用創新來促進創業、用創業來促進就業、用就業來促進增收的新格局。
落實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必須要始終堅持自主性就業與創業,大力支持相關主體自主性決定自身的就業與創業行業與形式。政府部門應當重點提供相關的公共服務、改進外部環境,并且強化農業產業的引導。要始終堅持優先培育人才的原則,將人才視為就業與創業的關鍵因素,大力鼓勵相關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中施展自身的才華,顯示自己的身手。要始終堅持特色化產業帶動原則,依據鄉村的自身特點,對于產糧優勢村、文化特色村、城市郊區村、工業商貿村、農業生態村等具備不同資源要素的村莊,分別實施差異化的就業創業政策,發揮其所長。在適合于農作物耕作的村莊,促進農業領域就業與創業;在適合于商業貿易的村莊,促進商業領域的就業與創業;在適合于發展休閑旅游業的村莊,促進生態旅游領域的就業與創業。大力支持本地寓外人才返鄉創業,并且實施所在城市市民的下鄉就業創業行動。要始終堅持各大產業的融合性發展,依據基礎在農業、實惠在農村、利益在農民之安排,讓廣大農民群眾也能夠分享到就業與創業的紅利,進而健全利益鏈,讓就業創業往向鄉鎮、園區甚至城市加以集聚。
三、進一步明確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具體目標任務
農業農村部提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力爭培訓農村地區的創業與創新人才40萬人,其中包括培育農村地區就業創業帶頭人1萬人;培養國家級、省級、市級及以下農村創業導師的人數分別為100人、1000人和10000人;要創建至少300家國家級農村創業基地、100家國家級農村創業培訓基地。創建起鄉村就業創業領域的相關政策機制、工作機制以及服務機制,推動我國鄉村地區的就業與創業水平實現質的提升。
(一)要立足培育主體推動就業與創業
要按照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新型農民培育體系、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大學生村官計劃、貧困村創業帶頭人規劃等相關項目,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就業與創業人才的培訓。實施好鄉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計劃以及百萬農村人才培訓規劃,以農村地區的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糧大戶、農產品企業與職業戶等人員為重心,努力培養出一大批新型農產品經營主體以及新型農民;要以科技工作者、企業家以及經營管理人才等為工作主體,致力于培育一大批鄉村地區的復合型人才;要以農村地區的創業創新帶頭人、科技人才、企業家以及創業輔導人才等為工作重點,大力培育農村地區創業創新導師人才團隊。要通過開展鄉村就業創業項目競賽、鄉村就業創業成果展示活動等形式,致力于推選出一大批優秀項目以及高素質創業者,進而激發出其就業與創業的熱情。
(二)要立足打造園區推動就業與創業
要動態化地跟蹤全國各地的農村創業創新基地運行狀況,依據實際狀況及時更新基地名單,加快速度創建一大批區域特點較為顯著、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政策舉措相互配套、技術創新條件較為健全、服務能力良好的國家級鄉村就業創業基地。要強化各類就業創業基地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創建共享與共贏體系。
(三)要立足開發特色產業推動就業與創業
大力支持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鄉村休閑旅游以及農村電商等特色化產業,大力支持開發特色農產品行業、傳統民族工藝品行業、鄉村特色化制造業、鄉村養生業、農產品科普教育行業以及農村服務業行業等特色化產業,大力支持在鄉村設立生態型、環保型企業,推動農村地區實現多元化就業與創業。
(四)要立足加快產業融合推動就業與創業
要致力于實施農產品行業內部相互融合、農村各產業之間的延伸融合、各類新技術之間的融合、產城之間的融合等諸多融合發展方式,指導開發循環型與智慧型農產品發展新業態,推動智能化生產、物流行業終端以及產業聯盟共享等新型農產品開發方式;積極指導農業產業和鄉村地區制造業、文化產業、教育產業、科技產業、旅游產業以及生態產業等實現深度化融合,積極指導各大園區全力創建產業聯結體系、利益共享體系等相關內容,努力打造出一大批農村地區第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示范性園區與先導區,從而為農村地區的就業與創業提供更多的機會。
四、切實強化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保障舉措
(一)要抓好組織領導
我國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均應將落實好鄉村就業與創業促進行動列入到自身重點工作體系之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作為長期性、系統新的重點任務來落實。要積極研究當地鄉村就業與創業促進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全面明確各項工作任務的分工以及進度安排,創建良好的保障體系、督查體系以及激勵制約體系,并在2018年6月底前把報送方案。要更加主動地發揮出自身的牽頭作用,推動創建農村就業創業協調體系,全面履行規劃、管理以及服務等各項職能。要推動市、縣一級農業主管部門更好地明確具體行動任務、職責分工以及保障舉措,保障各項行動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要定期實施監督檢查,通過上下聯動與一起發力,努力形成各方協同管理的新格局。
(二)要抓好政策執行
各地農業部門應當依據國務院辦公廳支持回鄉人員創業創新的相關指導意見精神,盡快擬定本地的具體實施意見,持續推進各類就業與創業政策的細化與落地。要運用政府購置服務、以獎代補或者先建后補等多種形式,大力支持農村就業與創業項目建設;運用股份合作或者利潤返還等相關方式,讓廣大農民群眾合理合法地分享本產業鏈增值所帶來的效益。要積極出臺全新的金融、水電、人才等相關配套性政策,形成推進鄉村就業創業的一條龍優惠政策機制。
(三)要抓好公共服務
要依據鄉村就業與創業所牽涉的相關產業、優惠政策以及配套服務等各項內容,全力督導各相關市縣加快速度創建鄉村就業與創業平臺,不斷提升就業與創業工作的精確性。進一步強化對就業與創業領域的人才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要強化對農村地區就業創業工作的調查,快速掌握鄉村就業創業的新動向;主動爭取金融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健全鄉村就業與創業協同體系。
(四)抓好典型示范
要主動運用各類場合與平臺,采取座談會、現場交流等相關活動,以農村地區就業創業帶頭人與農村企業家創業經歷等為基礎,述說鄉村就業與創業領域故事,分享先進經驗,在提高農村就業與創業人才素質的基礎上,激勵更多的回鄉人員腳踏實地投入到就業和創業之中,建設一支不僅留得住,而且還能用得上的高素質鄉村就業與創業人才團隊。
(五)抓好宣傳教育
運用電視、報紙以及網絡、微信、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全力宣傳推動農村地區就業與創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要致力宣傳鄉村就業與創業過程中的具體活動,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推動鄉村就業與創業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作者簡介:
于 洋(1982-),男,漢族,河北省滄州市,河北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本科,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管理。
霍素彥(1982-),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河北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本科,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