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更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針對初中物理實踐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研究,從而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實際;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對學生學習知識具有重要作用,物理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知識更加抽象,邏輯性更強,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將知識回歸到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課堂教學貼近生活
想要保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注重推動課堂。在正式教學前,要進行有趣的導入。可以站在科學的角度,也可以站在生活的角度去提問。以科學的角度去導入新課,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以生活的角度去導入新課,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激發探究欲望,并且適當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學習中。
如,學生在學習“汽化”知識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是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被動接受。注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將汽化知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新知識導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在洗澡后,身上有水珠時,即便浴室溫度很高,我們的身體也會感到很涼,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又如,“我們平時都使用過溫度計,你們做過這樣的事情嗎?將帶有酒精的棉花圍住溫度計底端的玻璃泡,溫度計示數會先下降然后上升,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此時,學生的探究欲望極強,教師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及生活經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真正理解汽化這一知識點。
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且,教師為學生創設的情境,學生能夠實際體驗到,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物理作業貼近生活
作業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內容。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更加貼近生活的作業,從而使物理作業更加多樣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調查類作業,在新課程理念下,將調查探究、信息收集、觀察記錄納入物理作業中。學生在完成作業中,不僅需要收集相關信息、資料,還要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收集相關資料:噪音都有哪些危害,對人們生活造成哪些影響,如何能夠控制噪音,有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掌握更多知識,拓寬視野;另一方面是操作類作業,我國學生普遍動手實踐能力差,教師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傳授,忽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教學“顯微鏡的應用”中,教師將基本的操作方法傳授給學生后,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通過實踐能夠更好地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課外實踐貼近生活
物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物理知識不僅僅出現在課堂教學中,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要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物理實驗或是實踐探究,從而有效解釋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如,學生經常會將液化、汽化、凝固知識點混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這幾種現象,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主動走進生活去了解現象,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生活奠定良好基礎。并且,學生在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中,是以小組為單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舞臺,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習更加輕松。而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周末,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學生在參觀之后,讓學生表達觀后感,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物理知識的價值及作用。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實踐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上文從課堂教學貼近生活、物理作業貼近生活、課外實踐貼近生活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牛躍.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
[2]郝娟.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6.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