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雨
摘 要:“學講方式”是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學講方式”的理念和高效課堂理論有機結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好課前準備,做足功夫去上課;其次,均衡分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效,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最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課堂教學有效、高效。
關鍵詞:學講方式;高效課堂;興趣
“學講方式”課堂的基本要求是:“學進去”“講出來”。它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合作學習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探究式課堂。它的最大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筆者認為,將“學講方式”理念和高效課堂理論有機結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一、做好課前準備,做足功夫去上課
課堂不應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能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課堂教學設計應以一切為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主線,教師應該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寫者的設計意圖,理清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優化教材、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行之有效的學講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八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增減性”這一節,教材的設計是先讓學生畫函數圖像,再觀察函數圖像,從而自己得出結論。現實中有一部分學生可謂“談函數色變”,更別說自己歸納出知識點。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自己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心理特點設計如下:首先安排兩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出k=6與k=-6兩個反比例函數圖像(強調細致列
表),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自變量及函數值的變化情況和函數圖像走勢,倡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推導出結論,這樣學生就能輕松突破為什么要強調在“每個象限內”這一前提下描述函數圖像性質,對性質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認識。就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中,提升了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均衡分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質效,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
均衡分組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效的重要前提。實力均衡是分組必須遵循的原則,這里的均衡既要考慮到成績的差異,又要兼顧小組成員的性格特點。學生的性格也應該做到互補,比如較沉靜內向的小組,最好在其中安置一個外向開朗的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小組互動的氛圍,學生方能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學講方式”要求我們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要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課堂上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學、去教,把講臺真正讓給學生,教師在必要時給予點撥、補充、喝彩。各小組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展示、討論、講解、質疑、板書,每小組主持一個環節。各小組講解不到之處,同組或別組組員均可上臺補充,或者由教師補充,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經歷探究新知的生成過程,必將對其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為駕馭知識點打下了堅實基礎。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質效,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的課堂氛圍也至關重要,它能有效地將教學過程演變成為一個源源不斷激勵學生發揮潛能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探索的樂趣,享受探索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教師應極力營造這種有效的課堂氛圍。
小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在“學講方式”課堂里,小組合作討論受到高度重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可以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確的配方是前提,在二次項系數為1,一次項存在的前提下,究竟添加哪個常數才能成功改成完全平方式成為重點、難點。為了攻破這個重難點,我在與學生共同復習完全平方公式后,給出三個填空題:(1)a2+4a+
=(a+ )2(2)x2-9x+ =(x- )2
(3)x2-x+ =(x-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并回答。學生很容易就解決了,但遇到第三題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舉手,這個時候,我要求小組討論解決(適時引導學生觀察前面兩小題所添加的常數項與一次項系數的關系),通過同組、不同組之間相互配合,各抒己見,逐漸對結論優化,最終得出:常數應該= (一次項系數/2)2,言簡意賅,結構獨特,數形結合,易于學生長久記憶。整堂課解方程沒有一個學生在配方上出現問題,效果特好。小組討論要達到實效,需要做好學生的培訓工作,倡導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互相關照、幫助、監督,最終達到共同進步、成長。相信做到了這些,課堂效果必然會遠勝于老師的“一言堂”,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其教育的公平性不言而喻。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法寶。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開展“學講方式”以來,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情境創設環節,應從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實際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交流展示環節,要兼顧基礎薄弱的學生,對于他們的不同回答,都要給予尊重、表揚、鼓勵,讓他們重拾信心,愛上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把這種理念運用于數學的課堂教學,將課堂真正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平等、尊重、理解、和諧的課堂氛圍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斷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一定能夠打造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誗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