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云
摘要:初中英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創新型教學方法,促進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以此達到有效的英語教學目標。積極地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利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英語學習之中,愿意動腦思考、動手學習等,
關鍵詞:初中英語;興趣教學;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開展競賽
學英語很大一部份中學生都會為詞匯量大、閱讀量大、語法量大而感到頭疼,如果不處理好,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放棄學英語的可怕念頭。為此,我在我們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英語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一)針對詞匯量大的特點,改變以往學生天天背,老師天天考,師生不厭其煩的機械做法。我設計了“詞王”爭霸賽,每上完一個新單元就組織一次,并要求包括學過的單詞,這樣可以做到新舊兩不忘。然后評出每單元的“詞王”。其實仍然是要求學生背單詞,只不過改變了一個方法、稱謂而已,但“詞王”這一桂冠卻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在學生中掀起了背單詞的熱潮,學生說背單詞不再枯燥、無聊,而是一種樂趣。
(二)針對閱讀量大的特點,改變以往要求學生背課文的老辦法,而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課文,為此我又開展設計了“口王”PK大賽,即每學完一個單元后,挑選最長的一篇課文,在每組中選出口語最流利,發音最標準的學生進行PK,然后又讓學生自己評出每單元的“口王”。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評選,如此一來,參與度就得到提高,并通過PK的方式讓學生們有競爭的意識,并為此而努力。當然,學生們的口語水平會提高的很快。
(三)針對語法量大的特點,把語法貫穿在課本中,做到“精講、多練”,使尖子生得以鞏固,差生得以提高。由于能夠吃透教材、駕馭教材,又能巧妙地利用競賽輔助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所以何樂而不為呢。所有的學生在談起對學習英語的感受時,都會說:“English is very interesting”(英語很有趣),“English is very easy ”(英語很簡單)。
二、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的根本任務之一。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人,其主體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三、盡量使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觸英語,并沉浸到使用當中去,才能較快地培養起來。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可以烘托課堂氣氛,讓學生感知英語,把學生放在一個英語環境里,用英語的語音、語調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設法創設英語情景和氣氛,使學生宛如置身于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養成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習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興趣也就由此產生。
四、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 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 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五、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造輕松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學生所喜歡的教師一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反之,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了恐懼,那么對他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甚至會因人廢事,討厭這門課。可見情感是成功教學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投資,要以自己真摯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不以權威、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參考文獻:
【1】趙曉霞.《英語快樂教學法初探》,《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2】陸貞芬.《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校園英語》,2015年2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