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宜樂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也日新月異,這一切使學校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喜愛程度也日益加深,只有信息技術老師心里最清楚:說白了,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是聊天,一個是在線游戲,而對教學內容根本沒興趣!而出于老師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于是在信技課堂上,時刻存在著學習教學內容和偷偷玩游戲的“對抗”。
關鍵詞:教學內容;玩游戲;初中信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也日新月異,這一切使學校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喜愛程度也日益加深,很少有學生不喜歡信息技術課的,我常聽到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說:你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我說,學生喜歡的不是我這個老師,而是信息技術這
門課。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厭學好玩的原因
1.日積月累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學習也不愿自覺參與學習
一直以來,教師家長們都形成了一種潛意識,那就是孩子還小,不懂事,讓他自己學,學不到什么,只有手把手教,一口一口地喂食,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因此在這看似溫情的教育懷抱中,學生自主探究的天性被泯滅,而惰性被動的習氣逐漸養成,從而讓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2.參差不齊的學生基礎,讓學生不敢也不愿主動學習
初中的生源,來自不同的小學,有的學生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家庭條件好,對電腦操作已是行云流水,而有的學生受條件限制連接觸都沒接觸過電腦,大部分學生的底子并不是很好。對于這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如果事先不對其進行一定的引導,那么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加入活動中來,使有的學生想參與但不知道怎樣參與,而兩極分化現象在進入初中后導致學生出現不敢也不愿主動學。
3.日新月異的電腦游戲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學習電腦技能的課堂上來
游戲、聊天、瀏覽網頁,豐富多彩的網上世界對于整天對著枯燥課本的學生來說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平時在家,家長管著,學校又不準學生上網吧,于是,學校的機房成了學生好不容易能接觸電腦的地點,上課哪還有精力聽老師講課呀,一門心思就盼著老師讓玩。
綜上所述,因此在我們的信技課堂上,“學與玩”這一矛盾一直存在。
二、信息技術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這一“厭學好玩”的矛盾
1.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定的威信,開始時與學生“約定俗成”,讓學生從心理上學會掌控自己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對于學生想玩這一現象,通過上述原因的剖析,作為老師我們從心理上已是了解,那么就要在戰術上進行轉變,我們可以在學期開始時就與學生約好“玩”的時間,如可以約定在上課前讓學生玩,抑或認認真真扎扎實實上一堂學習課,再可以痛痛快快上一節“自主課”等類似的舉措,讓學生知道,學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玩就要放心、大膽地玩。要求只要是學習課時間一到,學生要馬上回歸課堂,剛開始可以配以紀律約束,加上老師的堅持,時間長了,師生之間就會形成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
2.協調好學生的興趣與教學任務的完成
我們的微機老師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就不要把QQ等圖標放到電腦上去,連網絡也不要開;上課學的知識能用多媒體動畫的就盡量用,這樣學生的興趣也就多了,如果講到學習做網頁的時候,可以告知學生,先學習老師的操作,再自己動手做,最后可以到網上參考好的網頁。這樣,作為老師盡到了責任,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得到了樂趣。
3.作為老師要使自己的每節課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親和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從培養興趣開始。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讓自己每一節課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老師課前對每一堂課都要精心設計,緊扣學生心理,而這關鍵在于老師一定要有巨大的能量,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眾所周知,初中階段是學生最崇拜“英雄”的時期,他們對比自己能力強的一切都會去學習,想想,作為老師,你讓學生“追”你,不就連帶著讓學生喜愛上你的課了嗎。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針對當今初中信息課堂上的學生“厭學好玩”的現象,作為一名信息老師真要學會動腦動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掌握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培養能適應信息時代的優質人才,讓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成為真正踐行的實用課,而不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張行濤.新課程教學法叢書系列·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法[M].開明出版社出版,2003.
?誗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