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慧欣
摘 要:為了設計出一種學習方案讓學生樂學、能學、會學,把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部發掘出來,“導學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將在導學案使用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要求
導學案的使用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導學案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把課堂充分還給學生,發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通過使用導學案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那么,在導學案使用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學生使用導學案的要求
對于一節課的導學案,學生在使用其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都要經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課前——自學為主。導學案一般要在前一天發放到學生手里,學生利用自習課時間,依照導學案的使用說明和“課前預習案”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的相應部分。在自學時,要對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部分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自學“課前預習案”部分時,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對照課本來獨立完成,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做拓展題,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要用特殊顏色的筆進行標記,自學時還要嘗試主動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并嘗試通過各種渠道來解決問題。
課中——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饋達標。合作探究:此環節主要是解決在自學環節中學生自學無法完成的問題,小組內部成員進行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在此環節中應該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會出不同的問題,通過“對學”(兩個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合作學習)、“群學”(三個以上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學習)來實現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有效學習。但要注意改變“假合作、假探究”的低效無效學習行為。所以在導學案內容編制時要設計好“分層學習”“分層合作”“分層探究”。交流展示:經過個人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后,仍然有一部分問題未解決時,就需要把問題在組間或班內交流,學生要在導學案上進行記錄,記錄自己的問題和成果。有些問題在小組內展示就可以解決,有些問題在小組內難以解決就需要在組間或班內展示。班內展示的內容一般分為預設性問題展示和生成性問題的展示。預設性問題展示由教師提前安排對展示問題進行小組分工;生成性問題展示是學生在自學、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新問題,隨堂筆記就要記錄好這些問題,生成性的問題有極強的交流展示價值,是非常寶貴的。反饋達標:可以是學生通過完成達標檢測試題來反饋,也可以是教師抽查、對子互查、自我反饋等方式來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多種有效的反饋形式,對所學知識內容及時加以鞏固反饋。
課后——深化提升、整理總結。導學案的使用貫穿于整個課程始末,不同學生在課后使用導學案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對學案進行再學習,以此來達到鞏固提升的目的。學生課后使用導學案時要注意使用雙色筆標記過的問題、重點難點、易錯知識點、易混知識點、方法、規律、知識結構、注意事項、拓展等,最終繪制出知識導圖。學生再學導學案是其檢查、修正、評價、完善自我的學習過程,能提高學生的自學
能力。
二、教師使用導學案的要求
導學案的使用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也貫穿于教師的教學全過程,教師使用導學案也要經歷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教師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
課前——自學檢查、二次備課。教師提前發放導學案給學生,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教師利用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批閱,既可以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又可以對學情進一步了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心中有數,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以此來確定新課程學習的起點來實現教師的“二次備課;教師還可以通過檢查導學案來監督學生持之以恒的自主學習。
課中——關注學情動態、學習進程、學法指導。導學案的使用使得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導學案上的一些問題都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預設的。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用導學案教學就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得在課堂上就會出現一些生成性的問題,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變化,及時正確引導。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導學案的使用情況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動態,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調查員”。教師通過巡視可以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要適時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適當地給予指導、點撥,這是教師“指導員”角色的體現。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于是小組內或班內出現了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分化,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協調員”的作用,協調好組內分工或角色分工,使得學優生“吃好”、學困生“吃飽”。
課后——批閱、反思。經過課前、課中的導學案使用,導學案上的內容基本上已經完成,仍有部分學習內容需要學生課后延伸、拓展。教師回收導學案進行批閱,就是為了檢查學生糾錯情況和知識網絡是否建成,特別要關注學困生的完成情況,以此來有針對性地對其輔導。教師要在自己的導學案上寫出自己的教學反思,指出本案存在的不足和給出改進的建議,為下一次編制導學案提供依據。教師還要依據學生導學案出現的問題和學生的反思整理出易錯題、易混題等。
參考文獻:
[1]胡貴和,趙加琛,崔金波,等.“學案”教學初探[J].山東教育,2000(8):26-27.
[2]董明慧.初中數學“導學案”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誗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