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
摘 要:高中是一個人學習和成長中的重要階段,高中階段的知識點相對較難并且繁雜多樣,相比較初中學科在增多,知識點的難度也有所提升。同時,學生進入叛逆期,對學習的熱情下降,甚至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在教師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在教學方法方面也應該有所創新。生物這一學科知識點多、邏輯性弱,理科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覺得枯燥乏味,大量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學科選擇時總會因為生物要背的內容較多,費力費時還得不到成績的提高,因而學生會將生物排在學習的最后,甚至放棄這門課程,轉而將精力放在其他學科上。教師應該主動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培養學生對生物這一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求學生能在高中階段對生物的學習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關鍵詞:高中生物;創新思維;教學方法
一、高中生物的特性與重要性
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來講,既需要嚴密的實驗操作知識,又需要抽象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還是抓基礎,讓學生理解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以及實驗操作。因為高中生物的知識更多偏向于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在高考中,考查的知識點大部分也是生物基礎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嚴抓,并且要求高一點,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最終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生物知識得到透徹的理解,使學生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在高考時出題人主要想通過實驗題來考查學生對實驗步驟的了解情況以及對實驗的拓展能力。每個實驗都包含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在整個生物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老師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好實驗的操作步驟、實驗意圖,并且總結實驗方法,同時還要進行一定的答題訓練,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不論是理論基礎還是實驗提升,生物的學習都是很重要的。第一,生物的公式較少,學生只要理解知識框架便可以做題;第二,生物的學習內容具有關聯性,一個主干知識點可以延伸出各種各樣的習題,形成網格式的知識結構;第三,生物這一學科提分快,進步空間大,對于高中生來說,大家對生物學習的時間分配不均,然而這一科卻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科目,在最后的總復習階段可以使學生快速提分。正是因為生物這一學科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我們才應該更加重視,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二、創新教學方法是時代的要求
創新帶動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帶動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在現代高中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他們的心中都種有創新的種子,只是現期的教學方法壓抑了種子的生長。現期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在傳統的生物教學方法中,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這樣的教育方法著重于教師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說服力的書面知識點讓學生在記憶理解時十分吃力。在新時代提出的教育要求中,著重強調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至高地位。如何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點有深刻的記憶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的研究課題,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例如在單元學習時調換順序,學習第一、第二、第五章的知識點時,可以將它們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蛋白質知識整體。在學習單一知識點時將其與相近的知識點聯系起來,例如可以將原核細胞與動物細胞與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進行比較學習,方便學生區分學習,還可以利用教具或者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細胞模型制作,學生一邊動手一邊記憶,減輕教師教學負擔的同時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制作模型,不僅增加了學習樂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要轉變課堂主體,不能僅僅是教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主動權,勇于發言和質疑,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一舉
兩得。
三、針對理科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
文科生和理科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思維方式的不同,因此教學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文科生感性,想象力豐富,做事靈活;理科生具有理性,邏輯性強,做事嚴謹的特點。理科生更重視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實驗證明和公式推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不相信。所以我們教師要針對理科生的思維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創新,增加實驗課的次數,將較為難懂的推理進行模式化,將復雜多樣的知識點梳理成知識網后再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目標、有方向地進行學習。例如,學生在看到線粒體就會想到呼吸作用、細胞質遺傳、能量轉換器等知識。在基因遺傳等知識點教學時可以總結一些順口溜,讓學生在做題時可以根據順口溜的提示自行梳理遺傳規律。
參考文獻:
[1]宋旭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11).
[2]向天一.理科思維(視角)下對待文科作業問題分析[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12).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